青塘遗址现场。清远日报讯日前,“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公布,英德青塘遗址成功入选。目前,英德市正积极做好遗址保护和相关规划工作,遗址也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青塘遗址现场,几处考古挖掘的场所都已被铁丝网围住,部分坑洞也采取了回填式保护。据悉,目前遗址现场的考古工作已阶段性结束,现已进入室内标本整理工作,以便让这些古物原本的面貌清晰还原。
据悉,英德青塘遗址是此次入选项目中年代最早的考古项目。青塘遗址发现于1959年,是华南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典型洞穴遗址。2016年至2018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英德市博物馆对青塘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54平方米。通过三年考古工作,青塘遗址发现距今2.5万年至1万年连续的文化序列,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陶器、蚌器、角骨器及动植物遗存等各类珍贵文物标本一万余件。尤为难得是发现距今约13500年的蹲踞葬,这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也是广东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距今1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中心副主任、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刘锁强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联合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加强遗址保护。目前,青塘遗址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在编制保护规划后研究、论证具体保护措施,或采用遗址公园的方式。遗址发掘区正在进行现场保护处理,以便向公众展示发掘现场和地层堆积剖面,直观地感受考古工作场景和历史变迁过程。文物标本会在合适的时机在当地博物馆陈列展示。
英德市博物馆馆长巫幼波透露,近期已邀请有文物保护资质的公司到现场开展探方保护工作,下一步还将进行遗址整体保护规划工作,包括保护和活化利用等,争取今年或明年将这些考古成果推向公众,让广大群众了解文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青塘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镇将按照有关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做好现场遗址保护工作,并配合市政府开展有关规划工作,推动遗址公园的建立。
“人骨化石的发现意义重大,我也希望能将它留在英德。”巫幼波坦言,“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问题,希望省市或国家文物局可以给予支持。”
文/图:清远日报记者陶奇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陈荣汉通讯员邓敏妤罗伟珍记者从英德农信联社获悉,近日,该联社成功向辖内代发薪客户潘先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