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日报讯记者陈晓茵三间祠堂合并为一间,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阳山县七拱镇苦竹湖村黎氏家族改变祭拜方式,在一间祠堂里共同祭拜祖先,拆除两间祠堂后的空地上正在大兴土木搞美丽乡村建设。
村干部率先“示范”,带领村庄华丽变身
“现在正在拆除旧的祠堂,我们打算把3间祠堂合并重新建在一起。”苦竹湖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黎跃华正在察看拆除祠堂的进程。
黎氏家族在苦竹湖村繁衍已有数百年历史,祖辈到此后生下三个儿子,三儿子的房子也成为各支脉的祠堂。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三间祠堂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不拆,三间祠堂“各自为占”,搞美丽乡村没地方。
终于,黎氏家族决定祠堂“三合一”共同祭拜。
黎跃华指着祠堂前的小公园说道,“这里以前都是危旧的砖房,后来都拆掉了,就成了现在这个小公园,村民也多了个休闲的地方。”
屋顶用瓦片遮盖着,这是农村特有的房子,苦竹湖村里大多的砖瓦房经过了多年的风吹雨打,有些墙面的外皮已经脱落,露出了黄色的砖块,用手轻轻蹭一蹭还会掉落黄色的粉末。
去年8月,苦竹湖村召开了多次村民理事会,经过充分讨论,决定拆除村里一批危旧的房子。“我愿意先拆!”当时以村干部、教师、退伍军人等作为代表,首先“动手拆房”。
这边在拆旧,那边在建新,历时一个月,共拆除70多间危旧破房,约2200平方米。清理废弃物、铺设排污管道、道路和巷道硬底化、建立农业垃圾收集池等工作也先后开始施工。
坐在自家门前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比以前好很多了,路面平坦好走,还很干净,大家出入都方便了。村里还多了些健身设施,我家的孩子可喜欢往那跑了。”
黎跃华拿出以前拍下的照片。“这就是以前的危旧房,周围都长满了杂草,现在多漂亮阿。”苦竹湖村的4个村小组,都建立了村规民约、村庄保洁制度,并且自筹保洁经费聘请了一名保洁员。
连片土地吸引企业落地投资
大片的土地被整齐划分,像是一幅拼图,微风缓缓吹过,惊动了栖息的小鸟。
苦竹湖村共有108户,村里的土地共500亩,但这500亩土地小块且分散,每户大概有7到8块土地,田地过于分散,难以打理,部分抛荒了。
2018年1月,通过镇村的引导,村级组织的主导,苦竹湖村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可耕”的标准,正式开展了土地整合整治。
“这里一大片也是土地整合后的一部分,基本实现每户1块到2块。”黎跃华说。
水渠里的水正缓缓流动,清澈透明,以前农产品都只能靠人工挑出去,现在机耕路、水渠都通到田地边,极高地提升了耕作的效率。
因为水的问题当初村干部们可花了不少的心思。有村民的土地位于水源丰富的上流,每天可就近取水灌溉,省时省力很方便,他们担心土地置换后分到手的土地条件不如现在的好,当时他们是不同意进行该项工作的。
“那时我们先想办法让他们安心、消除顾虑,跟他们保证整合整治完后,这部分村民可以先选土地,保证他们满意。”黎跃华笑了笑,“当然这个决定不是我们擅自决定的,都是通过开村民理事会,大家商量同意了才最后拍的板。”
成片的土地重新盘活,商机自然就来了。
“苦竹湖村已经流转了约300亩的土地出去开展虾稻田。”七拱镇农业办副主任蓝焕华口中提到流转的土地,是通过七拱镇政府引商,出租给了进驻七拱的广东新弘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而虾稻田就是在同一片水田上种植水稻、养殖小龙虾的生态养殖模式。
该村计划以后将以“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的方式,村民以土地入股,公司提供虾苗、技术并且按照市场价格保底回收,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推动苦竹湖村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第三届阳山(岭背)柚花节开幕!(清远日报特约记者雷发清摄)精彩的节目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清远日报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