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迳村全貌。在乡贤能人的带动下,下迳村以“基层党建+村民自治”的模式,摸索出一条“致富带头人+贫困户+专业合作社”的新路子。通讯员供图清远日报讯记者樊乾特约记者丰志毅通讯员黄继坤饮完英德红茶,又尝客家擂茶。5月26日,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考察组一行离开英德九龙,来到清新区浸潭镇下迳村。面对该村在扶贫改革工作领域新做法和经验,有考察组成员点赞“汤泉民宿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能把钱装进农民荷包的模式就是好模式”。
客家围村来了新客人
26日上午10时,考察组里来自辽宁、内蒙古、江苏等六省的扶贫工作负责人来到下迳村。他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深入了解下迳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大爷你这铺租多少?”“200块每月”;“每月的收入如何?”“平均能卖1300元左右”。在下迳村特色农产品一条街,江苏省宿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扶贫办主任王占武与村民邹伯进行交谈。
王占武表示,不管什么模式,能把钱装进农民荷包的模式就是好模式。下迳村通过汤泉民宿导入人流,又通过农产品销售平台带动村民脱贫增收,很好地体现了利益联结机制和互利共赢原则。
在队伍的另一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志丹当起了“拍客”,她将汤泉民宿、客家围村还有正在操练邹家拳的小朋友尽数纳入镜头。无论是积极引入企业资本,还是以达成利益共同体的模式发动村民自力更生,都是欠发达地区整合资源,以产业项目推动持续增收的举措之一。李志丹表示,“所在的彰武县也考虑发展民宿产业,比较一番,下迳村以激活农民内生动力,通过自力更生的模式发展民宿产业更适合我们。”
能人带动、入股分红下迳村集体年收入从2.3万元跃升至240万元
作为此次活动的“解说+导游”,邹瑞文还是最早回到下迳村发展的能人之一。为激活农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在乡贤能人的带动下,下迳村以“基层党建+村民自治”的模式,摸索出一条“致富带头人+贫困户+专业合作社”的新路子。
邹瑞文返乡领办了下迳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组织村民整合土地1540亩,筹集资金900万元,以汤泉民宿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突破口。得益于市场化的管理和运作,目前下迳村景区村集体年收入从2.3万元跃升至24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380元提高到16300元,带动回乡就业创业村民56人。
“我们讲究全民参与,追求共同富裕。”邹瑞文说,村子确定了“扶贫+旅游”发展总纲,通过推动汤泉民宿、特产街、木屋等项目落地建设,打造出浸潭镇第一个特色汤泉旅游综合度假村。
除了获赞的特产街之外,下迳村全体村民还组建属于自己的公司,运营管理新建成13间木屋民宿。据邹瑞文介绍,木屋民宿已于今年五一正式营业,收益分配采用“保底+分红”模式,确保每间木屋每年有2.4万元平均分给入股村集体,收益多出部分再按五五分成。
“只有构建利益共同体,才能让低收入农户分享产业发展成果,农民的荷包才能鼓起来。”
新闻推荐
清远市清新区启动“万人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发动干部职工“回故乡 建家乡”
清新区干部职工深入农村整治人居环境。梁素雅摄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特约通讯员/丰志毅)搬运旧瓦片、清理沟渠淤泥、清拆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