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粤东西北首个行政审批局———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资料图)2016年10月,高新区、清城区被列为广东省第二批全国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区,把“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突出创新,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近两年多以来,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其中,组建成立了粤东西北首个行政审批局———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将涉及投资建设领域6个部门的80项审批事项划转审批局一个部门集中办理,使相关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理时限比总体法定时限压缩了79%,在推动投资项目落地等方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全面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
据统计,自2017年9月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高新区、清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各项行政审批业务约33万件,办结约33万件,办结率100%,没有发生红黄牌现象。
①“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时限不断压缩
为理顺高新区、清城区原有委托集中审批模式,2017年9月30日,在原来的高新区(清城区)综合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将原住建、人防、水务、发改、经信、环保等6个部门的80项审批事项划转一个部门集中办理,把原来两区政务办的“多枚印章管审批”变为审批局的“一枚印章管审批”。
同时,围绕“审批环节最优”和“办事效率最高”的目标,大力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使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理时限比总体法定时限压缩了79%,部分事项的办理时限压缩了80%-90%。最典型的如办理施工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法定时限为15个工作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年修正)法定时限为7个工作日),承诺资料齐全1个工作日即可办结,热情的服务,高效的审批,得到了碧顺房地产、天安智谷等多个企业的好评。
据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枚印章管审批”既减少了申请人往返多个部门办理审批的时间,又便于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的监督,还有利于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强化落实监管职责。
审批时限压缩的同时,高新区、清城区完善“审管分离”机制,专门制定《广东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城区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广东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城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广东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城区行政审批观察员制度(试行)》《广东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城区行政审批专项会商制度(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事项的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职责,建立起审批局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效保障了“审管分离”审批模式的顺利实施。
②“一窗通办”“一网办理”,审批业务综合受理减少群众到现场办事次数
除了审批手续化繁为简之外,高新区、清城区还通过设立审批局综合审批窗口、业务部门进驻窗口、业务部门委托窗口等方式,集中受理住建、人防、水务、发改、经信、环保、国土、规划、消防、人社、林业、食药监、工商、教育、文体、民政、安监、农业、财政等19个部门200多项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并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方式,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窗通办”的政务服务目标。
与此同时,引导进驻政务中心的部门按照“一窗通办”模式,加强业务整合,方便群众办事。例如,在政务中心设立两区同城通办的办税服务大厅,共设14个综合服务窗口,对七个大类53项涉税事项实现了同城通办。开展“一门式”政务服务以来,通过综合服务窗口受理的业务共有40.4万宗(含税务综合窗口业务),提前办结率为99.9%,按时办结率100%。
此外,在广东政务服务网上,我区已开通区、镇(街)、村(居)三级网上办事点,实现了两区“互联网+ 政务服务”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主要行政权力“一张网”运行及企业、群众办事“一网通”的模式。目前两区共进驻37个部门,依申请6类事项可网办率74.53%,一次办率88.29%。同时,专门设置“市民之窗”自助终端,向群众提供全天候服务,群众可自行办理查询、缴费、打印等事项;专门开通手机版网上办事大厅终端服务以及“双向快递”邮政服务,大力推行“线上线下同步办理”,进一步减少了群众到现场办事的次数。
③基层政务服务“一门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办事
在开展“一窗通办”“一网办理”的同时,清远高新区(清城区)行政审批局积极推行“全程帮办”,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专门成立了由局领导统筹、业务科长负责组织实施的企业跟踪服务小组,将列入两区重点项目的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分解到各业务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实行日常跟踪、专项调研、定期通报等制度,对引进的重点项目从企业登记设立、立项、用地审批,到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等各个环节的审批进展情况,实施全过程跟踪协调和指导,采取“跟踪会办”、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及时协助解决相关审批问题。自审批局成立以来,先后为金发科技、长隆、天安智谷等重点项目提供了切实高效的“保姆式”跟踪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清城区首个镇级“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营,并以此为试点,将社会民生服务窗口前移,在做大做强镇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同时,拓展村级公共服务站的公共服务职能,变群众跑为数据跑、部门跑,不断强化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切实优化办事流程和精简材料,探索建立区、镇、村(居)政务服务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和同城化服务模式,拓宽政务服务方式渠道。
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配套有咨询区、自助服务区、休息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及母婴室等。办证大厅配置有LED显示系统、电子触摸查询系统、排队叫号系统、评价服务系统等各项功能设备以及其他网络设施,目前已开通工商、税务、社保、户籍、出入境、综合业务等27个对外服务窗口,可办理627项业务。
“以前办理通行证要去市里或区里的公安局办理,办好来回需要一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了,真是太方便了!”在税务窗口办理税务登记的何女士表示,她所在的公司在石角镇,以前办理税务事项要去到高新区,现在方便多了。
据悉,接下来,高新区、清城区还将建立审管畅顺的协调机制,建设“大监管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审批信息与监管信息共享,促进审管工作精细化管理,提升审管工作的高效化水平。与此同时,实行群众办事“一号申请”、企业投资“一码服务”,扩展“市民之窗”服务功能,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评审机制,探索开展“要件后补信任审批”方式,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沈艳莉通讯员林琳
新闻推荐
清城区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2019年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要求抓好整改落实 做好中央督导“后半篇”文章 聚焦重点难点 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实现新突破
清远日报讯记者沈艳莉通讯员何立18日下午,清城区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2019年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