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远 今日清城 今日清新 今日英德 今日连州 今日佛冈 今日阳山 今日连山 今日连南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今日英德 > 正文

九龙镇举办首届豆腐美食旅游文化节 金造文化红 九龙豆腐香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7-11 06:57   http://www.kcqsx.com/


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六月六谢神恩请菩萨。

用油煎的九龙黄豆腐外香内甜,十分美味。

“新鲜的九龙豆腐煎好咯,欢迎大家来品尝。”仲夏时节,热浪滚滚,但这份炎热抵挡不了人们对九龙豆腐的喜爱。在豆腐美食旅游文化节举办地——九龙镇金造村内,万人空巷,人声鼎沸,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游古村、品豆腐。

7月8日-10日,英德市九龙镇举办首届豆腐美食旅游文化节暨金造红色古村落推介活动。在这里,不仅能品到以鲜、嫩、滑著称的九龙豆腐,还可以边吃边玩畅游古村,给人不一样的体验。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焦莹陈咏怀通讯员罗东文

游客争先品尝九龙豆腐

上午9时,金造村内早已挤满当地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村里搭起了一条美食街,而豆腐区显然最受青睐,人群围成了好几圈,争相品尝九龙豆腐的“鲜”。

笔者在现场看到,豆腐摊主将黄豆腐放入油锅中煎,一会儿就传出阵阵豆香,待两面煎得稍微暗黄后便吆喝道:“黄豆腐"出炉"咯!”

“我这里来一块”“我这里来一块”……游客们纷纷将手中的碗递向前,数十秒功夫,新鲜出炉的黄豆腐便被一抢而空。摊主顾不上喝水擦汗,立即投入下一锅的制作。“这样煎的九龙豆腐外香内甜,好吃!”已经吃了好几块的周女士心满意足地说。

来自花都的吴先生特意请假到金造村品尝九龙豆腐,他是一位资深“吃货”,只要省内哪里搞美食节他都积极参加。“九龙豆腐的名气早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机会品尝,今天既吃到嫩滑鲜甜的豆腐,又参加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不枉此行。”

据悉,因九龙镇地处石灰岩山区,清澈的山泉无污染,且富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钙、镁、锌、铜、铁、硒、钾等,配上当地无污染种出的优质黄豆、青豆,决定了九龙豆腐的独特风味:滚汤时久煮不碎,放入口中,口感清鲜柔嫩,唇齿留香。

民俗与美食融合发展

金造村位于九龙镇南部,是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现存罗氏家庙、琼斋公祠、文昌塔、万福桥等数百间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是英德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悠久的历史也孕育出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六月六“谢神恩”节。据传,明末清初年间,金造村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到处禾草焦枯,民不聊生。值此危难之际,有16位菩萨游历此地,看到百姓艰苦,心生怜悯,故而托梦给金造村一位百岁老者。只要在六月初六当天,他发动村民们在村口作法事就能求得雨水,渡过旱灾。六月初六这一天,村民们如老者所说在村口祭神,果然天降甘霖,旱情得以解除。后来,罗氏族人为答谢和纪念菩萨恩赐,便有了六月六“谢神恩”节,且延续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遗产。

本次豆腐美食节举办期间,正值金造村一年一度“谢神恩”节。九龙豆腐与传统民俗结合在一起,碰撞出另类的“火花”,打造九龙特色文化品牌。

据悉,金造“谢神恩”节共举行3天,包括六月初六接菩萨、六月初七祭菩萨、六月初八送菩萨等环节。初六天刚亮,该村女子就忙着准备敬奉的祭品,杀鸡、包粽子、蒸发糕,男子则来到家庙准备。吉时一到,鼓乐声起,恭请菩萨的仪仗队、舞狮队浩浩荡荡从家庙出发,来到水口回龙庙。一番仪式后,16尊菩萨被抬上轿子请回罗氏家庙供族人拜祭。初七日,族人又将16尊菩萨请出水口回龙庙,沿着村道走遍各家各户。村民们早早将祭品摆放在门前,焚香洒酒恭迎。人们肃然站立,双手合十作揖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初八,一番隆重的仪式后,族人恭送16尊菩萨回水口回龙庙,“谢神恩”活动才算正式落下帷幕。

金造村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49年1月曾发生红色革命“金造起义”,拥有粤桂湘边司令部旧址、中共小北江特委党员干部训练班旧址等,以及罗佛金(共和国建设工程、开国将士)、罗发(罗佛金之子,原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英、清、阳边区人民解放大队大队长)等一批革命志士。

近年来,随着九龙镇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金造村抢抓机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和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本着“保护历史、俢旧如旧”的方式,有序建设历史博物馆、文化广场、起义广场等景观,着力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希望把该村打造成承载红色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古村落。

纵深

九龙豆腐见匠心创新“触电”谋发展

豆腐,古称“福黎”。它不仅是餐桌上的常见菜肴,更是公认的营养食品,有着“植物肉”之称。而九龙豆腐是英德街坊人人皆知的特色传统美食,在清远乃至全省都有着响亮名气,深受食客青睐。

据悉,九龙豆腐以鲜、嫩、滑而著称,由九龙镇出产的优质黄豆和天然山泉水加工而成,加上九龙人世代相传、精益求精的手艺,对简单、原汁原味的追求,九龙豆腐成为英德的地标性美食。

2009年,九龙豆腐就被列为英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美食文化传承得到巩固和保护。

好山好水产好豆腐

“九龙豆腐,西牛笋。浛洸芥菜,青塘粉。大湾妹,白沙泥……”从当地流行的顺口溜中,足见九龙豆腐在英德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九龙镇地处英德市西南部,北与黄花镇相邻。因地处石灰岩山区,石头山奇峰林立,山清水秀,尤其是有着“南天第一峰林风光”美誉的英西峰林走廊,密集分布着上千座石灰岩山峰,间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溪涧穿绕从黄花镇奔流而来的水边河(又称苏坑河)就是其中之一。

“九龙豆腐好,水太重要了,各种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九龙镇金鸡村支书、乡村新闻官陈观水告诉记者,用当地产的优质黄豆和天然山泉水加工成的九龙豆腐,蛋白质含量高,外表看起来细若凝脂,摸起来嫩而不滑,放在手里晃而不散,弹性十足;吃起来口感嫩滑、豆香盈口,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九龙豆腐除了日常见到的白豆腐,还有炸豆腐,黄豆腐等。九龙豆腐配上不同做法,风味也不尽相同,蒸、炸、煎、炖、酿均可,令人回味无穷。

“别看这小小一颗黄豆,它能变出不少花样,除了豆腐,还可以做豆浆、豆花、豆干、腐竹等等”,陈观水说,但想吃正宗的九龙豆腐还是要到九龙镇,因为只有用当地的水和优质黄豆制作而成的才有九龙豆腐的味道。

据陈观水介绍,早期该镇会做豆腐的人很少,九龙墟的豆腐大部分是邻近黄花镇人做好拿过去卖。直到改革开放后,因九龙镇地处交通要道,且随着九龙金矿的开采、英西峰林走廊景区的进一步开发,人流量增多,在九龙品尝豆腐的人不断增多,“九龙豆腐”被外人所了解。由此,上一辈九龙人几乎家家户户会做豆腐。在九龙南门、九龙大道等肉菜市场,专门卖豆腐的妇女——“豆腐西施”日渐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后来,由于九龙金矿的封矿等因素,以及当地政府种砂糖桔、种竹笋等政策引导,制作九龙豆腐的匠人逐渐减少。”陈观水表示,所幸近些年,英德市政府开始重视九龙豆腐这一品牌,希望做大做强九龙豆腐产业。2009年,英德将九龙豆腐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传承,并加强对九龙豆腐作坊食品生产的监督卫生,规范经营,确保食品安全。

如今,在九龙镇,大约共有30多户商家专门做豆腐生意,主要销往英德、清远及珠三角等地,年产值约20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

豆腐工艺传三代

今年27岁的九龙镇新寨村罗兴其是九龙豆腐匠人之一。

深夜12时,月色正朦胧,人们伴着夏虫的鸣叫声进入梦乡。而此时,罗兴其和父亲罗潮新却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在百来平米的豆腐作坊内,他们从磨浆、榨浆、凝浆到榨水……一丝不苟地操作着豆腐制作的每道工序。一两小时后,罗兴其的妻子和母亲也先后起床帮忙做豆腐。直到早上七时多,300多斤黄豆、约1500斤豆腐制作完成,他才伴着满屋的豆香去休息。

罗兴其是从事传统豆腐制作的第三代,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耳濡目染,五六年前正式接过父亲的衣钵加入豆腐行业。“从我记事起,家里老一辈几乎都会做豆腐。”罗兴其笑着说,做豆腐是个“苦差事”,一般人都坚持不下来,“磨黄豆、冲浆……每天从半夜忙到凌晨才可以睡觉,尤其榨水这一过程最麻烦,做好的豆腐花用白布封好,放进木板隔里用石头压走水分,但这一过程容易把豆腐花弄碎,初学时没少挨父亲打骂”。

“做完豆腐还不能休息,要清洗做豆腐的用具、纱布等,要保证卫生清洁,我们才会安心,客人也吃得放心。”罗兴其说,正是因为做豆腐起早贪黑的实在辛苦,家里几个哥哥,要么不愿意学,要么学了不到一年就放弃,眼见着父亲坚持一生的手艺就要断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结婚后,还带动妻子一块做豆腐。

对罗兴其来说,制作豆腐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一种能够传承下去的精神和文化,“做豆腐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文化的传承,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把豆腐传统工业继承并发扬光大。”

开拓电商新发展

如果说罗兴其的豆腐作坊是传统九龙豆腐制作工艺的代表,那么该镇唯一的一家豆腐工厂——英德市龙兴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开始谋求九龙豆腐产业的升级。

该公司由龙兴大地联合社投资兴办,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将九龙豆腐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食品科技相结合,实行九龙豆腐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目前首期已投入200多万元,建有日产能三万斤的半机械化豆腐生产线,以及2000多亩的黄豆种植基地。

在龙兴公司的豆腐厂内,十余名戴着白色帽子和口罩的工人来回忙碌,生产线上的豆腐散发出诱人香味。“豆腐的制作工艺特殊,我们目前只在磨浆、冲浆环节有机械辅助,其他还是要靠人工。”该公司销售负责人陈纪明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已拿到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注册龙兴村九龙山水豆腐品牌,并建有3个冷库和1个实验室,豆腐经高温杀菌后封膜包装成盒,保质期可延长至7天,每天近万斤销往花都、广州、深圳、佛山、清远等地的生鲜连锁店、商超或批发店。

“我们的豆腐品质好,不愁销路,前来洽谈合作的商家也很多,还包括英德家优品互联网公司。”陈纪明说,现在的问题是要扩大黄豆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希望政府和企业携手,共同推动九龙豆腐产业做大做强。

“九龙豆腐虽然有一定名气,但九龙豆腐产业仍以家庭作坊制作为主,品质参差,而且保鲜保质期较短,运输其间容易出现损坏而影响口感,因此要做大做强还有不少难关要闯。”九龙镇镇长罗亚生坦言道,要发展九龙豆腐产业,除了保护好山水等良好生态环境,其核心材料也是关键。目前,该镇正逐步推广黄豆大面积种植,预计今年将种植5000亩以上。

罗亚生说,此次借豆腐美食节开幕,镇政府与英德家优品互联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创办“九龙家平台”,这是推动九龙豆腐产业做大做强的一次积极探索。

据介绍,该平台将针对九龙豆腐进行全产业链深度开发,包括豆腐品质追溯、豆腐产品创新、豆腐产业链、豆腐新零售等内容。同时以“田园综合体”为开发思路,结合“一村一品”,实施“特色村+特色文旅+特产销售”为一体化的乡村振兴计划,如将金造村打造成全国首个豆腐文化红色旅游示范村等。

未来在九龙不仅能品尝到豆腐美食,体验豆腐文化和豆腐民俗,还有希望住上豆腐民宿。

■链接

“九龙豆腐”

制作工艺

1、碎豆。选用当地产的青豆(黄豆的一种),用石磨磨碎,去壳取肉(现在的豆腐坊用打浆机打浆,通常会省去这道工序)。

2、浸豆。碎豆去皮后,把豆肉放进木桶里,加山泉水浸透(约需2—3小时)。

3、磨浆。把已浸透的青豆肉,加少许山泉水放进石磨磨成豆浆(现在普遍采用打浆机打浆,省去很多功夫和力气)。

4、榨浆。即过滤豆浆,把磨出来的豆浆加适量清水稀释,然后将其倒进一条特质的布袋里过滤,榨出纯净的豆浆,去掉豆渣。

5、烧浆。将过滤后纯净的豆浆放进大锅里煮,直到100℃为宜,然后倒进一个大木桶里,待温度降至80℃左右,再加入适量的石膏粉,用木勺搅匀。

6、凝浆。加石膏粉搅匀后,不得再摇动木桶,以免影响其凝结。5—10分钟后,豆浆就会凝结成又白又嫩的豆腐肉了。此时的豆腐就是豆腐花。

7、榨水。将凝结的豆腐倒进特定的、已铺好洁净白布的木格里,然后用白布封好,压上木板和大石头等重物进行压榨,约30—40分钟后再加重物压榨,榨走水分,将豆腐榨成型。这一工序约需60—90分钟。豆腐榨成型后就可以将其加工成白豆腐、煎豆腐、油炸豆腐、黄豆腐等不同的品种。

除了白豆腐、油炸豆腐外,黄豆腐是九龙豆腐里的独特品类,制作工序也最为复杂。在豆腐榨成型后,被切成约100克重的小块,分别用白布包好,烧开锅中水后加入黄栀子(中药名),然后将包好的豆腐下锅浸染,约10分钟起锅,再用火焙约10分钟即成。

本期统筹:焦莹

新闻推荐

英德纵深推进“放管服”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较改革前增加一倍

清远日报讯记者陶奇通讯员陈丽梅罗香莲近年来,英德市纵深推进“放管服”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场准入门槛大...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九龙镇举办首届豆腐美食旅游文化节 金造文化红 九龙豆腐香)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