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灵。(清远日报记者李思靖摄)记者:当初为什么想到回家乡设厂?
袁海灵: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商人,从小在佛冈长大,在外地去打工后,也深知在外打拼的艰辛。同时,2000年前后,东莞制造业快速发展,招工难问题已经开始出现。当时刚好清远市、佛冈县的领导找到我,希望我能回乡发展。
当时的佛冈农村,很多人生活都很困难。我想着把工厂搬回佛冈,可以让村民在家门口也上岗,也算是自己回报家乡的一种方式,而且佛冈、英德的农村有很多劳动力,对企业的发展大有好处。经过认真思考后,我就搬回来了。
记者:搬迁回清远后,给村民和公司带来哪些变化?
袁海灵:实际上,工厂搬回来后确实也给村民们带来了一些好处,他们不必到外地打工,父母有人照顾,孩子不用成为留守儿童。在万兴,只要是能干活的村民,我们都欢迎来上班,他们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挣钱,也可以活得很有尊严。民安的厂里,有一位腿脚残疾的村民,工作十几年了。
现在逢年过节,都有一些村民会拎上鸡鸭鱼等农产品送给我,不收还不肯走。前两年我病了一场,几个月没有在工厂里出现,一些员工到处打听我的消息,我回来后还有员工过来跟我说:“老板,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千万不能有事啊!”这些事情都让我很感动、很满足,所以我们尽量改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免费的接送车,让他们工作、生活得更开心。
当然,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事业也越做越大。现在国内的玩具制造行业,万兴排名在前三位。
记者:今年的“扶贫济困日”,您一次性捐赠5000万元,主要用途是什么?
袁海灵:这5000万元主要是用于解决佛冈农村饮水问题的。其中,计划在我的家乡佛冈县龙山镇民安片区建设一个自来水厂,这涉及到购买水库、厂房建设,以及部分管道铺设等,所需金额大概在2000万元,主要解决民安片区村民的饮水问题;另外的资金用于龙山镇政府回购镇自来水厂。这个水厂目前在私人企业手里,回购后将捐给镇政府。
记者:为什么会特别关注农村的饮水问题?
袁海灵: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溪水和井水都特别干净清甜。前几年有村民跟我说,现在河里的水无法饮用了,而且由于前些年种砂糖桔、桉树等经济作物,也影响了地下水,导致村民饮水困难。村民们希望我能捐赠一部分资金,给村里拉一条自来水管,当时我也几万几万地捐了一些。
前两年,我得了一场大病,经过治疗后虽然好了,但医生告诉我得这病,跟饮用水也有关系。水是健康之源,生命之本。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为村里建一个水厂,让大家能喝上放心水。
记者:很多制造企业做大之后,往往会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万兴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袁海灵:制造业从来不是夕阳行业,就像农业一样,不管怎么发展都会有需求,关键是要用心去做。万兴发展了20多年,一直以玩具制造为主业,没有涉足其他行业。我觉得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分心了就不可能做得那么好,做精做专才是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之道。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等成本的上涨,玩具、制鞋、服装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我就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在清远,我们有非常熟练的工人,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我们发展得很好。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廖武智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陈荣汉廖武智奉波
摄影:清远日报记者李思靖
新闻推荐
“艺培工程”培训 成就市民“文艺梦想” 首期公益培训项目惠及200多人,第二期即将开班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溢子)在佛冈县文化馆的培训室里,30名学员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练习着舞蹈动作,一遍又一遍。今年5月,佛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