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的三口之家。受访者供图90后曾敏是清城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工作人员,与人民警察陈仲宝组成一个“80、90后”的小家。夫妻俩互尊互爱、尊敬长辈、爱护幼女,用自己的辛勤、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珍惜着生活中的每一天。
她们的小家庭还曾帮助离家出走的女孩找到归家的路,帮助待产孕妇顺利产子。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清远贡献力量。
互敬互信、和谐持家、共同成长
组建一个家庭,不单单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生活习惯的碰撞。今年是这对80、90后的小夫妻相识相知的第7个年头,他们始终本着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初心处理家庭事务,遇事多从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包容。孩子出世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轮着帮忙带。“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真切切给这个年轻的小家庭以“实惠”。
丈夫陈仲宝是公安机关的一名人民警察,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曾敏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在工作中她也不甘落后。在清城区检察院办公室文秘兼内勤的岗位上,她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工作人员。她还注重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积极传播检察正能量,说好检察好故事。近年来撰写信息、工作调研、文学作品近200篇,多篇被《检察日报》《当代检察官》《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清远日报》《清远作家》等报刊采用,撰写的调研《女性犯罪心理分析》被《社科探索》杂志刊登,多篇征文在省、市、区征文活动中获奖。
真心待人、助人为善、邻里和睦
真心待人、助人为善是曾敏全家的处事态度,当朋友、邻居们需要帮忙时,她们都热心帮助,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她们一家还热心公益,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众筹,她们都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当朋友遇到困难,她们只要力所能及便不会推脱。有一晚,丈夫加班刚回到家就接到朋友打来的急电。由于与父母闹矛盾,朋友家的女儿离家出走,深夜未归。了解到情况后,丈夫立马换上便衣就出门寻找。2个多小时后,丈夫一行在朋友家附近的巷子找到了离家出走的孩子。此时已是深夜,看到孩子红肿的双眼,丈夫耐心劝导,终于把孩子劝说回家。
还有一次,晚上九点多,邻居打来电话,说他的妻子孕期九个月宫缩,自己在值夜班一时赶不回来。事出紧急,夫妻俩把孩子交给外婆照顾后,便急急忙忙赶去邻居家接孕妇到医院。后来,邻居家添了个大胖小子。
言传身教、勤俭持家、注重环保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人生的楷模。在曾敏和丈夫的教育带动下,两岁的女儿学会分享,日常生活中也知道关心老人:女儿会把削好的水果先拿给长辈吃,家里来了客人会把食物一包一包分享给大家。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曾敏有一个坚持,就是要保证每天的亲子时间。她对丈夫说,即使再忙,下班回家后就是快乐的亲子教育时间。每天晚上,夫妻俩都会陪孩子看书、玩游戏。女儿有一个“毛病”,喜欢玩水,经常打开家里的水龙头,爷爷奶奶一看到便会马上阻止,女儿也会因此哭闹发脾气。曾敏想了个办法,等女儿再开水龙头玩水,她就和女儿一起玩,告诉女儿有些地方要喝一口干净的水并不容易,要珍惜水资源,还解析了水龙头是如何出水的,同时拿来浇花的水壶来装水,和女儿一起浇花。自此以后,女儿便没出现玩水的现象,还会主动帮忙浇花了。
她们的家庭还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勤俭持家,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也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人问什么样的家庭是幸福的?答案也许有很多种,但在曾敏心里,老人的身体健康,孩子的笑容灿烂,夫妻的相互扶持,就是最简单最真实的幸福。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刘洋
新闻推荐
清城交警“两个教育”平台开通网络学习通道7月15日启用至今共有1241人完成网络学习
清远日报讯记者苏永杰实习生廖安镇通讯员江小彦邹颖喆昨日,记者从清城区公安分局召开的媒体通气会获悉,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