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国席正在测量机器尺寸。(通讯员供图)今年,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陆国席又研发了3项国家专利,他至今已累计研究发明了7项国家专利。
“说来你不信,我只读过小学三年级。”陆国席是英德市大站侧塘何屋村民小组的村民,从小就喜欢研究、摆弄、琢磨一些新奇的东西。“不过,只要我喜欢的事,我就会扑下身心去钻研,非弄出点名堂不可。”他说。
英德是中国麻竹笋之乡,麻竹笋种植面积50多万亩。“能不能研发了一台集切片、烘干、包装于一体的机器,为笋农排忧解难,减少笋农的劳动强度,增加笋农收入?”带着这个问题,陆国席去年4月便开始了竹笋切片机的研究。
五个月后,一台集切片、烘干、包装于一体的机器便“横空出世”。陆国席介绍,这台机器具有切笋片、笋丝、烘干、包装笋干的功能,每小时可加工生竹笋1吨左右,相当于15个人的工作能力。切笋机宽1米、长1.5米、高0.85米,所用材质均为不锈钢,还请专业人士植入电脑编程。切出的笋片、笋丝烘干后条形均匀,看相好,不损害竹笋的各种营养元素。当地的笋农实地观摩了切笋机演示后表示认同,并有意订购。
“最终的成品是第三台机器,第一台搞清楚思路,第二台改进,到第三台终于研究成功。”他介绍,做研发工作,失败是无法避免的,和所有的发明家一样,要经历过多次失败,遇到种种困难。但是每次面对困难和失败,陆国席想到的不是放弃,而是虚心向他人请教并且更加努力,最终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今年,陆国席这块竹笋加工设备已获得3项国家专利,包括“多用型竹笋加工设备”“竹笋切片刀盘”“竹笋切丝刀盘”。
“下一步我打算研发新的设备,让麻竹笋当天切出来当天烘干包装好,打造真正的绿色竹笋品牌。”陆国席说。
陆国席曾担任过3年的村支部书记,1994年他依托当地石英砂资源,从事石英砂加工。为提高产量和效益,他便从事石英砂加工机械的研究,先后研发了“高效石英砂烘干炉”“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系统”“石英砂可调节等重包装装置”“石英砂自动灌装重量控制装置”,这些发明均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他退出了石英砂加工行业,研发的设备至今租给他人使用。
陆国席表示,今后还会全心全意地去研发一些实用的机器,给自己带来快乐,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通讯员许梦仪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陶奇昨日上午,清远市生态环境局英德分局发布了《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边空气和水体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