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村子偏远,姚丽嘉经常要坐上父亲的摩托后座,上学放学,出村办事,购物赶集。引擎声响起,姚丽嘉停止了哭泣,她赶紧收拾一下情绪,翻身爬上父亲的旧摩托。今年暑假,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让这对单亲父女的关系变得紧张,“近2万元的学费缺口、贷款读书还是选择放弃”……在经历了焦虑、争执后,父亲的一句“驮你去大学”,这才让她悬着的心落了地。
每次升学都为学费发愁
姚丽嘉住在英德市英红镇姚屋村,因进村的道路被一片烂尾建筑挡住,绕行2公里的山路全靠父亲的旧摩托。无论上学放学,还是出村办事、添置物品,姚丽嘉都习惯环抱住父亲,伏在他厚实的背上。
父亲名叫姚科青,患有癫痫,在家待业,妻子早早改嫁后,家中便缺少了一份细腻和柔情,姚丽嘉说,“从我记事起,他就不善言谈。”
三年前的夏天,姚丽嘉考上国家示范高中———英德中学。不过,姚科青在听到消息后,很快就收住了笑容,反问“花钱么?”得知每年要近3000元的住宿、学杂费,姚科青面露愁色,推门而去。
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姚科青没有回家。姚丽嘉开始慌了,“我既担心他因学费问题而躲着我,又害怕他病发出现什么意外。”在村民的指引下,姚丽嘉在一处工地上找到了父亲,那矮小的熟悉的背影蹲坐建筑材料前。
“我帮他清洗了被汗浸透、变味的衣裤,他交给了我一沓皱巴巴的现金。5块、10块的都有,足足有3000多元。”虽然经历一段波折,但丽嘉还是顺利读上了心仪的学校。
三年一个轮回,今年夏天,广东培正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镇上。“没有考好,但好在是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姚丽嘉看似安慰自己,其实是在给自己和父亲打气,“面对近2万元的学费缺口,这次我们一起想办法。”这个暑假,父亲骑着摩托,载着姚丽嘉,在村委、教育机构、慈善会等地区、组织间往返了一次又一次。
父女间的沟通一直不畅
家中有女初长成,可单亲父女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少。面对镜头,姚丽嘉吐露,“18年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和父亲一起逛街。”
逛的是英红镇上的一条小商业街,主题也很简单,给上高中的姚丽嘉买一部手机。父女俩怯生生的走进手机店,在门口主打机型广告牌停留片刻后,又转进店角落的低价区。对于导购员的讲解,父女俩连连点头,却都又怀揣着自己的小心思———丽嘉想买门口那款,拍照功能强大,但要2000多;父亲觉得低价区的手机还是太贵,不断找机会询问优惠更大的机型,希望几百元就能拿下。“后来折中了下,买了一台刚过千元的。”姚丽嘉展示着手中的电话。姚科青在一旁摆弄自己的经过三手的旧手机,一言不发。
“生活的烦恼、学习的压力,还有女孩们的心思……即使父女间的沟通一直占线,但他仍是我唯一的亲人啊。”高三某个晚自习的间隙,姚丽嘉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谁欺负你了?”见女儿在哭,姚科青有些紧张。“没人欺负我。”“不可能,快告诉我,我给你撑腰。”
“真的没人欺负我……”姚丽嘉哭声更大了些。如此反复询问几次后,姚科青从紧张变得恼怒,“没受欺负你哭什么?整天就知道哭哭哭……”赶在父亲发火前,姚丽嘉选择挂断了电话。“他很爱我,却不懂我。”姚丽嘉1岁时,母亲走出了院门再也没有回来。患有癫痫的姚科青赚钱治病,一会儿扮演父亲,一会尝试母亲角色,将襁褓中的姚丽嘉抚养成人、培养成大学生。姚丽嘉明白,当父亲竭尽全力仍无法完全保障自己成长的生活要素时,单亲父女俩的心灵沟通,其实是一种奢望。
出门前,在姚丽嘉的提议下,父女俩计划留下一张合影。姚科青的手悬在姚丽嘉的肩上,无处安放。“本科B线的大学别处也有不少,为何选择广州呢?”“因为广州离家近啊。”姚丽嘉一边回答亲朋的提问,一边将父亲的手放在了自己肩上。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刘洋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樊乾
摄影:清远日报记者邱炜民实习生黄慧斯
本版统筹: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
新闻推荐
创新制定“医食住行教”综合保险方案英德已助百余名高考生读大学
清远日报讯记者陶奇通讯员李碧瑶近日,英德市扶贫办、人财保清远分公司共同举办英德市2019年度“医食住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