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路(走过,路过,不放过)
15日中午12时许,阳光逐渐猛烈起来。清新区太和古洞的游客陆续下山,只见在人潮中,有多名游客都是拿着空矿泉水瓶和纸巾等垃圾,走到山下的垃圾桶前才扔掉。(9月16日《清远日报》)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讲的是在韩国旅游的一些见闻,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去爬韩国的山,因为山上商业设施很少,只能自个儿带着食物去。吃了喝了之后,拎着废物去扔却找不到可以扔的地方,于是便不习惯地抱怨怎么连垃圾筒都没有,同伴皆笑,因为韩国人都不乱扔垃圾。人人收拾了自己制造的垃圾下山,山上干净,不需打扫,管理费用低,所以门票才那么便宜……
反观国内,尽管很多公园都配置了垃圾箱和保洁人员,但是市民游客所到之处,总是不难看到遍地的垃圾。曾经有一段新闻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的内容是一家媒体记者采访华山上的环卫工。通过这段新闻视频很多网友才知道,为了让山上保持清洁,环卫工们常常要用绳子爬到悬崖下面,冒着生命危险把游客乱扔的垃圾捡上来。游客漫不经心的一个小举动,没想到却要让公园乃至环卫工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因此网友们看后都深有感触,纷纷称“太不容易了”。
在黄山,到处都可看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风景,什么也别带走”的广告语,提醒游客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下山。对于市民游客来说,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顺手牵羊带走垃圾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却能让景区环境始终保持洁净,同时还可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和危险系数,体现个人的道德、文明素养。环境保护最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但愿每个市民游客都能身体力行,爱护环境,让景区优美的风景不再被讨厌的垃圾所破坏。
□程绍德
新闻推荐
禾云镇龙尾村从脏乱差的贫困村蝶变成洁净美丽新农村 村庄自然环境美了 村民精神面貌变了
龙尾村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脸”。贺欢摄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黄继坤黄志坚)规划有序的绿化带,与飘扬的国旗相辉映,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