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荔》中姚璇秋饰黄五娘、萧南英饰益春,1961年拍摄
《观灯》姚璇秋饰黄五娘、黄清城饰陈三、萧南英饰益春、谢素贞饰李姐,1961年拍摄
1960年,潮剧先后赴香港、柬埔寨演出,《陈三五娘》是备受瞩目的剧目之一,尤其在东南亚引起强烈关注。1961年夏,香港大鹏影片公司、珠江电影制片厂联合筹拍潮剧电影《荔镜记(陈三与五娘)》,由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出。
剧本由编剧谢吟、戏曲导演郑一标和电影导演朱石麟在舞台本的基础上再做修改。人物定位上,加强五娘反抗封建婚姻、追求爱情的力度;如舞台本的投荔,五娘犹豫不决,益春故意将五娘的手一推才投出;电影是五娘自己投荔。九郎舞台本的行当为老生,虽具家长权威,对五娘仍不失慈爱;电影为丑行,眼神和语气都带有几分狡诈;磨镜场他要求陈三做工三年抵镜,占了便宜,收场时比舞台本多了几声奸笑。情节铺排上,整体紧凑、局部舒展,过渡衔接自如。如陈三入府后,舞台本将端洗脸水、定约分为两场,电影将陈三和五娘的正式见面合为一次,陈三端水上楼,以脸盆放置“高则不可攀,望阿娘俯就”语含双关,随之得到五娘垂怜。“宝篆香销”是一段个人独白,音乐和图像如梦似幻;“临别依依回首望,从今永别老双亲”,补叙出奔时五娘对家园的眷恋;“铁将军难阻有心人”,是将收场时的匠心独运。
电影的音乐设计是新文艺工作者和潮剧艺人结合产生的精品,在作曲、演唱、伴奏等方面都有质的变化。由陈华、张伯杰整理创作,多段唱腔以传统结合新创。演唱形式上,引进男女声混唱、合唱,如“两扇门分内外”;帮声改为有选择地帮唱。乐队伴奏突破齐奏;如五娘忆陈三,陈三浮现在金笺扇上,配乐为高音笛奏起了观灯场的《迎仙客》旋律;“宝篆香销”以洞箫为主伴奏;“两扇门分内外”,提胡如泣如诉,配合画面四季更替,叙说着心酸冷暖。
得益于香港合拍资金的注入、著名导演朱石麟担任编导等因素,电影从布景、陈设到服饰、化妆,无不大气华丽。如大到观灯场,立体制作的牌坊、灯景,街上的舞龙、游灯、放鞭炮,多达上百人的群众演员登场;小到五娘闺房里的家具和陈设,处处考究,戏剧效果更为强烈。如定约一段,九郎追问益春,益春后退撞上了纱幔,藏在后面的陈三退避,致使花盆倒下跌破;九郎觉察到异常,想入内室探详细;情急之下,为转移九郎的注意力,五娘走近绣阁护栏,欲坠楼以死明志……一连串环环相扣的人物反应,都依仗电影手法的合理运用。
电影《荔镜记》阵容强大。司鼓周松发、领奏陈华,广东潮剧院一团乐队伴奏,其中魏烈钦奏冇弦、陈丹奏提胡,陈梁杰奏箫、笛;由姚璇秋饰黄五娘、黄清城饰陈三、萧南英饰益春、李有存饰林大、吴林荣饰卓二、郭石梅饰黄九郎、吴丽君饰安人、谢素贞饰李姐、陈玉卿饰佣妇、陈郁英饰小安、许鸿阳饰小七。演员表演到位,连小角色也出彩,如陈郁英饰演的小安自然得体、活泼童真。姚璇秋饰演的黄五娘,美如“安仔灯”,颦笑怡人,是闺门旦的典范;她的唱腔清丽动听,念白情感细腻,如纳聘一段,一句“女儿不喜欢他来提亲”便娇滴动人。
电影《荔镜记》美不胜收,它和《苏六娘》《告亲夫》此后成为在海内外影响最为深远的三部潮剧戏曲片。陈喜嘉 撰文/供图
新闻推荐
广清交通一体化走上“快车道” 广清中心城区将实现40分钟轨道直联
目前,广清城轨一期广州北至清远段清远市境内已全线完成桥梁架桥工作及无砟轨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通车。南方日报记者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