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6岁的张廷志(中)退休后返聘成为迳头镇专职人民调解员。
程浩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程浩)“家庭状况、性格特点、人员关系·····”说起人民调解工作,今年66岁的人民调解员张廷志颇有心得,从1972年开始,张廷志一直在迳头镇基层一线工作,47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迳头镇当地的风土民情知根知底,公正、和善的好口碑让他在迳头当地颇有声望,这也成为他从事人民调解的一大优势。
“打架的想人来救,吵架的想人来劝,什么都不说的是最难去调解的。”在张廷志看来,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无外乎在“情、理、法”三方面下功夫,法律是底线,如何用情、用理成为人民调解员们努力促使当事人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的方式。
退休后成为镇专职人民调解员
张廷志是迳头镇一名退休干部,1972年正式参加工作,从生产队长到村支部书记、镇党政办主任,曾在1995—1998年担任民安镇人大主席,1998年到迳头镇任代理镇长、副书记,2012年正式退休。
今年66岁的他在2018年8月经迳头镇政府返聘,正式成为一名镇专职的人民调解员,每天张廷志都会开着电单车从家里来到迳头镇司法所工作,每天他都会和迳头镇司法所所长刘欢喜、工作人员范伟芳商量案情,安排一天的人民调解工作。
佛冈县司法局郑国沏介绍,当时在挑选专职人民调解员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老张”张廷志,他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当地又有威望,工作踏实又努力,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最合适不过。
事实上,张廷志在迳头镇从事调解工作的时间更早,2012年他退休后,就返聘成为迳头镇驻迳头村的驻村组长,开展农林水利、计划生育、林业等工作,而人民调解工作也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退休不褪色,既然迳头镇党委政府这么信任我,我当然得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份工作。”张廷志说。
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张廷志介绍,在迳头镇人民调解案件中,60%左右是涉及到土地纠纷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一辈老人在分割财产时不明确,兄弟姐妹因土地、房产等问题发生争执。
当张廷志接到一宗人民调解案件时,通常都会先实地考察了解情况,通过询问邻居、村委会办事人员掌握一手材料。在明确当事人双方责任的前提下,张廷志会进村入户找到当事人双方分别进行谈心,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困难。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经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进行劝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意向。
“等双方都有和解的意思,我就会邀请他们来到村委会或者司法所进行座谈,面对面说清楚事件缘由,帮他们解开心结。”张廷志说。
今年5月,迳头镇有一户居民在建新房过程中,因为两栋房屋靠得太近,造成前后屋采光不足问题,双方争执不下闹到了镇司法所。
当时,张廷志骑着摩托车到两家夜访了三四次,并查阅了物权法、土地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劝说当事双方以和为贵,协调解决当时争议较大的化粪池、水管安装等问题,在今年8月,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
筹备建立“老张人民调解工作室”
张廷志介绍,退休后还能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得益于家里人的支持,他和妻子住在迳头镇老家,平时妻子在家干农活,张廷志会去镇司法所上班,夫妻俩相濡以沫,享受着退休后的生活。
“平时自己就喜欢抽点烟,有一次托朋友买了5条烟回家,妻子以为是来送礼的,把我骂了一顿,我解释了之后,才得到了谅解。”张廷志说。其实张廷志也清楚,妻子其实是担心他会犯错误,所以才会骂他。
刘欢喜介绍,自从迳头镇有了专职人民调解员之后,镇司法所的工作压力减轻了不少,在张廷志等人民调解员的协助下,迳头镇的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走在了全县前列。
今年,佛冈县人民调解工作下移试点也选择在迳头镇大陂村开展,人民调解将下移到村小组一级,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效果。
同在迳头镇司法所工作的范伟方也有同感,跟随张廷志下乡调解,总能遇到不少村民和他们打招呼、拉家常,范伟方十分佩服“老张”张廷志能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开展调解工作又有方法有效果,在他看来,张廷志是他可以一直学习的对象。
刘欢喜介绍,目前迳头镇司法所正在筹备“老张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建设工作,他们希望能充分发挥老张工作室的品牌效应,在村小组、村委、迳头镇三级建立一个调解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和解决矛盾,更好地发挥专职人民调解员作用。
“人民调解工作也是为村民们服务,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能帮助村民们解决实际问题。”张廷志说。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溢子)9月12日下午,佛冈县城综局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猜灯谜、倡廉洁、促和谐活动,县城综局以及城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