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96岁的刘礼玉还经常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清远日报特约通讯员朱慧燕摄)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朱慧燕刘礼玉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军人战士,曾为新中国的成立奋不顾身奔赴前线,退伍后却不求功名,不忘初心,牢记部队嘱托,默默地坚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
刘礼玉,1923年生,佛冈县石角镇龙蟠村人。在1949年入伍第三野战军,是一名战士,曾参加上海战役。退役后回乡务农,一生勤勤恳恳,谨记组织的教导和嘱托,保持革命传统,坚持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心加入共产党
说起战争年代的事,刘礼玉记忆犹新。1949年,国民党到各个村镇征兵,说是征兵,其实是强制入伍,刘礼玉自小家境贫穷,家里有四兄弟,不久前母亲去世。但刘礼玉感到国民党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反而是常常听人说共产党好。
“当时只是一心想着加入共产党。”刘礼玉告诉记者。因为自小家里贫穷,没田没地,时常挨饿受冻。他听说共产党可以为百姓做主分田种地,遂下定决心要加入解放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1949年2月至5月,刘礼玉和同伴从韶关徒步到衡阳,再到武汉,沿途一边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检查,一边寻找解放军,风餐露宿,饿了就在街边乞讨,内心害怕进不了解放军部队。历时三个月,在武汉,刘礼玉与他的同伴终于找到了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心情非常激动,强烈要求入伍。经过数日的思想教育与考察,第三野战军同意了刘礼玉的入伍申请,正式加入解放军行列,他心里瞬间有了安全感。
七天七夜坚持在第一线
刘礼玉介绍,1949年4月下旬,国民党军队以20万兵力固守上海。长江防线被突破后,其京沪杭警备总部所属部队5个军在郎(溪)广(德)山区被歼灭,其余大部逗据上海。中共中央军委于4月底5月初向总前委、华东局、第三野战军发出一系列指示,要求抓紧完成占领上海的准备工作,既要歼灭守军,又要完整地接管上海。总前委决心以第三野战军所属第9、第10兵团8个军(后增加第7、第8兵团各1个军)及特种兵纵队近30万人的兵力攻取上海。刚加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刘礼玉,跟随大部队直奔解放上海的道路。
刘礼玉所在部队接到命令后,在上海外围攻守南下铁路,他们在巡查南下铁路的时候,发现国民党的军人在埋炸药,立即把国民党军人抓住,交由上级审讯。刘礼玉告诉记者,国民党当时企图炸毁上海孤儿院大楼和周边铁路、桥梁,当时孤儿院大楼里有3000多名孤儿。“幸好我们及时发现啊,不然3000多个孩子就没啦!”说到这,刘礼玉还有些后怕。
“打上海的时候辛苦啊,不管晴天还是下雨都打,累了不管哪里,只要能休息就躺。”刘礼玉讲述着。当时解放上海战役连续打了七天七夜,作为新兵,刘礼玉奋不顾身,坚持在第一线上。经过几天的连续战斗,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5月27日上海解放。为了防止国民党军余部回击,刘礼玉跟随着大部队继续守卫上海。1950年,国民党军队用飞机和舰船企图抢回上海,天空填满了炮弹烟雾,战斗中刘礼玉的手臂被子弹射穿,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守住了上海。
谨记嘱托为人民服务
1951年,第三野战军接到命令赶赴朝鲜抗美援朝。由于刘礼玉在上海战役中受伤,不适合继续参加战斗,遂接受组织安排,退伍回乡。回到家乡的刘礼玉并没有提出任何待遇要求,只是默默谨记党组织的教诲,保持革命传统,安心生产,热心做好事,为人民服务。
刘礼玉选择了种田过小日子,却仍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农忙时,他帮助村民插秧、晒谷等;平日里也帮助村民调解家庭矛盾。小时候,隔壁邻居刘大妈丈夫去世后孤身一人,刘礼玉隔三差五帮她挑水干农活,退伍回乡后仍继续帮她挑水。
刘礼玉说,他不会向组织提要求,只要是组织不允许做的,决不会做。笔者来到刘礼玉家中,他和妻子还住在年久的瓦房里,屋里很整齐干净,却找不到一件像样的物品。
刘礼玉告诉笔者:“退伍时部队嘱咐我们,回去后要继续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建设农村,我谨记组织的话,一刻都不敢犯错误。”这一坚持就是68年。如今已96岁的刘礼玉还经常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
新闻推荐
国庆假期高速通行免费 交警支招如何错峰出行据预计,出行高峰从9月30日23时开始,返程高峰10月6日到来
国庆黄金周即将来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优惠让一众车主蠢蠢欲动,也有不少车主担忧:庞大的“汽车大军”在短短几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