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基地采摘火龙果。贺欢摄
清新区太平镇蒲兴村于去年引进第三方公司建起的160亩火龙果产业扶贫基地,目前已迎来首年挂果,全村2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将初尝该项目带来的红利。据预算,该项目15年可为25户贫困户增收260多万元。
●南方日报记者贺欢通讯员黄继坤黄志坚
搭建25亩贫困户“责任田”
浦兴村地处清西平原,土壤气候适宜农业发展,地理位置靠近广清高速、对接广州和珠三角广阔市场有明显优势,其所在的太平镇有种植火龙果的基础。
为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定了火龙果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并于去年建起规模达160亩的火龙果产业基地。据了解,该基地是蒲兴村与精准帮扶单位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清远市鸿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日前,笔者在该基地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挂满枝头的红龙果。另外十分显眼的是写有蒲兴村25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名字的“责任田”。
据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庞志雄介绍,引进该项目后,帮扶单位自筹70多万元,为2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搭建了25亩火龙果“责任田”。这些“责任田”由合作公司经营管理,贫困户提供劳务。
陈亚娣是蒲兴村九队的贫困户,丈夫长年卧床,两个孩子分别读初中和职校。去年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当年5月,她就到基地打理火龙果苗,每天上班有100元的劳资收入。此外,她还有一份“责任田”,每年年底还能分到一份经营红利。
据介绍,该扶贫项目合作期限是15年。根据约定收益,每户贫困户第1年收入1000元,第2年收入2000元,从第3至15年火龙果进入高产期,每年每户贫困户收入将达到8000元。据此预算,该项目15年共可为25户贫困户增收260余万元。
打造“不断档”扶贫项目
今年6月,该基地的火龙果迎来了首年挂果。据合作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里种植的是该公司培育的“鑫鸿一号”,行业内也称为“蜜宝”,皮薄、果肉饱满鲜甜,依靠电商、批发和出口三种方式销售,很受市场欢迎。不过,因为是第一年挂果,亩产量不高。
“今年的亩产量大概是600到700斤,第二年产量预计达到三四千斤,可以连续丰产八到九年。到时我们还可以换种新的种苗,如此一来,扶贫工作就不会出现断档了。”该负责人说。
据庞志雄介绍,项目初期以火龙果产业标准化生产为目标,将建立配套的加工业,从而形成火龙果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区域第一及第二产业发展,间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此外,项目还将采用“大户带小户”的模式,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自主种植火龙果,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以及销售服务,带动周边更多人脱贫增收。
新闻推荐
近年来,清新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清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梁素雅摄从“空心村”到“旅游村”,下迳村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