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字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情况。
刘顺字实验室的检测用品。今年7月,清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获得清远市首个具有法检资质的县(区)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这为清远市快速推进县级资质认证提供了经验。
领跑清新区农检行业的排头兵叫刘顺字。刘顺字,清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刘顺字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检测数据权威了准确了,更有利于把好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关,能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能让更多的本地优质农产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国。”
目睹滥用农药的悲剧后立志当一名守护者
“在植物生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理论叫做源库理论。源就是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地方,我的目标是寻找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源头。”刘顺字一袭白大褂,戴着实验口罩、手套,刚用实验室的器材,检测完当日抽检的时蔬农药残留情况。
对于自己入行的初心,刘顺字回忆,自己来自湖南涟源,在偏远地区的乡村,滥用农药的情况较为普遍。“高中时,母亲带我去市人医看病,在过道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哭得特别伤心。后来打听才得知,妇女在家务农,家里小孩因误食地里刚打过农药的黄瓜,正在抢救。”
刘顺字感到很心酸,毕竟在早些时候,地里的瓜果还是可以摘下即食的。目睹滥用农药的悲剧后,他立志当一名守护者,高考后,他选择植物保护这一专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毕业后10多年,一直坚守同一份工作,坚持监控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为的是让老百姓吃得更加安全。
“后来我们在不断的检测中发现,问题根源还是出在农药的使用环节。”刘顺字坦承,因为农药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能够在短期内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益。在利益的驱使下,“打保险药”成为种植户约定俗成的做法。农药污染还能通过技术手段去检测、去规避,但观念却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为做好农残控制和把关,刘顺字带领的团队也做了不少工作,建立了区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在城区各大市场、超市以及镇一级都协助建立了农残检测室。
刘顺字介绍,“过去我们区级实验室的检测农残只能停留在"有或无"的层面,如今却能实现"多和少"的突破。”据介绍,包括多项常见重金属、40多种农药残留都可以在其实验室内完成精准的检测。
是守护者也是服务者引导农户改变观念、科学用药
成千上万次检测,让刘顺字对寻找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源头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既是农产品质量的监督者,也是服务者。”不仅要通过技术手段把好安全关,将农残威胁控制在流通环节之前,同时还要帮助农户改变观念,指导农户正确用药,通过对比实验,让他们看到一些实在的影响以及新农药的好处。
刘顺字认为:“我们要进行一个检测把关,通过检测引导他们更加合理地使用农药。再通过专业的期刊就把这些想法,发表在农业方面的期刊上,让更多种植户和相关农业生产者知晓这些观念和想法。”
目前,刘顺字带领的团队把自己的积累以及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做成了一套《种植环节农药残留精准使用》手册。手册标志着实验室除了承担各项检测任务外,还能协助做好监控工作,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科学、公正、准确、及时的检测数据,实现从守护到服务的转化。目前,该手册荣获清远市的科技成果登记,以及广东省的农业技术推广奖。另外一些技术方面也获得了一些突破,3个实用新型专利也获得专利证书。
“有人说,实验室不过200多平方米大,你的平台太小了。但我认为,平台真的是不小。因为我肩负的是几十万人口食品安全的一个重担。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提升,能够把这个担子挑得更稳。”在刘顺字看来,如果能够把我们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了,它其实能辐射到我们清远市,甚至广东省,这种力量是非常大的。
目前,清新区通过打造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清新优品”来提高区内农产品的识别度和竞争力。刘顺字带领的团队免费为辖区种植户提供抽检服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以质取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区共拥有“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57个,在全省率先建立拥有109个自主品牌的“清新优品”地方公用品牌运营平台。
“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就是一个支点。”刘顺字希望,通过实验室这个支点,打造更多更优质的清新优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国。
采写/摄影: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樊乾通讯员于海艳黄振兴
新闻推荐
近年来,清新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清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梁素雅摄从“空心村”到“旅游村”,下迳村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