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迎来70岁生日。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总经理廖耀恒屈指一数,自己也已入行整整32年。这位行业先锋,可以说见证了保险行业的崛起历程。
70年风雨兼程,中国人寿秉持“诚实守信、服务至上”的理念,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指导下,以客户为中心,深耕保险服务,赢得客户认可,领跑业界。对此,廖耀恒看得很透彻:“我们是央企,要坚持为中山这座城市的市民服务。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航,科技手段更新,我们需要为自己重新赋能,拓展保险保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挥保险的民生"保障器"、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作用,履行好央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文/记者 范展颢 图/记者 洪喜鹏
【人物档案】
●姓名:廖耀恒
●职务: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总经理
●感悟:中国人寿是央企,作为地市级分公司,我们要坚持为中山市民服务,发挥好保险的民生保障器、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作用。
岁月流淌:32年征程见证寿险业的崛起
廖耀恒回顾奋斗历程,细述寿险业的崛起。
1983年,廖耀恒被分配到粤北南雄钨矿任职测绘技术员,“过着满山奔跑、食无定时的日子,紧张而充实”。后来,他被提任矿山的专职团委书记。
1984年,保险业在县一级行政区域复办,亟需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加入。1987年,组织让他前往县里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的前身)工作。本着“组织让我干啥就干啥”的朴实想法,廖耀恒开启32年的寿险之路。
“保险公司是做什么的,我根本不知道,还以为是卖保险柜的。”廖耀恒说,“去了新单位,转了一圈,好不容易在墙角找到一个保险柜。后来了解到,保险公司不是卖保险柜。”
凭着好学好钻研的冲劲,廖耀恒捧着一本名叫《保险基础知识》的书啃了几天,自学弄懂了保险行业及其服务的要点,随即开展工作。“当年,县里的支公司主要卖一种最简易的人身意外险,每份每月保费一元,保额只有几十元,一个人最多只能买几份。”
1991年底,廖耀恒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佛冈县支公司调到中山分公司,此时保险业还处于混业经营阶段。1996年,根据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各保险公司将寿险、财产险两大业务分拆,分别成立公司,进行分业经营。
由此,廖耀恒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山分公司转到了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并先后在西区营业区部、石岐营业部、三乡营业部、城区营业部等机构历练,从销售一线最基层网点做起,一路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寿险管理经验,最终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管理能力得到公司和客户的认可,走上管理岗位,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的发展。
回首1996年刚分业时,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的规模和服务范围远不及今天。他说:“20多个同事,当年保费规模仅800余万元,保险产品仅有几个简单的险种。”
伴随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紧跟寿险业发展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廖耀恒说:“进入21世纪,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2017年进入全国系统20强,核心指标名列全省前3名。2018年,公司实现总保费规模34.5亿元;全年给付满期金、生存金和理赔金高达10亿元。”
如今,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依托渠道专业经营,实现个险、银保、团险并驾齐驱,成立6个综合营业区、9个专业营业区、21个营业网点,并在全市277个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惠民保险驻点专员,服务范围覆盖全市。
社会责任:做优大服务,才有大发展
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寿和新中国一起走过70年。
伴随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国资、民资、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山开办业务的寿险公司多达35家,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如何在这20多年里成为市内同业的领航者和全省系统排名前3名的优秀地市分公司?
“中国人寿是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是使命,必须比别人做得更深、更广、更好,做出中山特色和创新。”廖耀恒强调说,“我们的服务并非限于迅速理赔,必须坚持发挥保险的民生"保障器"、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作用。做优大服务,才有大发展。”
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倡导“大服务”,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资源,并在参保市民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根据政府部门的要求,我们创新设立了一些特定险种。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我们认为值得,并为此自豪。”廖耀恒举例说,早在2008年,公司在24个镇区开展“妇女安康”项目,累计送出3.9亿元保障,为妇女群体提供了民生“保障器”。另外,面向中山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了“一张保单保全家”的计生家庭保险。
廖耀恒再举例说:“一般的保险公司,因为风险比较高,尽量不做高龄长者的业务。为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2014年我们在中山所有镇区开展了政策性的"银龄安康行动",为60周岁以上长者提供意外伤害保障,累计为96.5万人次的老人提供了保险保障,体现央企对老人的关爱。”
为了实现“大服务”,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还坚持服务前行。
“对于服务群众,我们要求打通"最后一公里"。”廖耀恒表示,近年,公司专门在全市277个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惠民保险驻点专员,为居民和村民解答咨询、办理业务、快速理赔,探索出“居家养老”的全新模式,真正实现把保障送进千家万户,让政府部门对群众的关爱深入民心。
此外,早在2014年,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为满足社保部门的需求,组建了42人社保专员团队,入驻市内社保定点医疗机构。持有医保卡的市民,在医院内就能获得政策咨询、费用查询、业务办理等服务,并协助市民打通“社保+商业保险”的双重保障通道,减轻患者的负担。
在不断做强做优“大服务”的努力下,300多位专职员工、13000余名保险从业员为全市300多万市民提供保险服务。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创新提供了寿险、年金、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全系列产品,涵盖生存、养老、疾病、医疗、身故、伤残等多种保障范围,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全保障”。
2018年,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在中山的寿险市场份额约占25%,名列首位。
对话:
企业更应主动出击
迎接科技赋能,实现服务创新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寿成立70周年,中国人寿保险中山分公司将推出哪些新举措,为进一步筑牢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作用?
●廖耀恒:中国人寿成立70周年,2019年具有历史沉淀和时代启始的意义。为此,我们更要做到专业运营,做到“重价值、兴科技、优服务、防风险”。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救助之间要做到互补、联动和有效衔接,切实降低群众的就医负担。
为此,我们推出“保险+健康+服务”的全新模式,使全生命周期得到全保障服务,响应“健康中国”行动。
例如,“康宁”保险是中国人寿的经典产品,最初承保10种重大疾病。为践行“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我们将保障范围扩大到承保100种重大疾病和50种特定疾病,同时升级保额。
此外,我们还会在网点升级、家门口服务升级、综合金融等领域全面发力,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承担应有的责任。
○记者:各行各业都强调“科技赋能”,你们有什么具体措施?
●廖耀恒:中国人寿正在全力建设科技驱动型企业。在分公司层面,我们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在服务、销售、产品、风险控制等领域建立数字化协同平台,未来3年将推进30项科技重点行动,实现“任意一点接入、业务之间无缝连接、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升级。
对参保市民而言,科技赋能有什么好处?举例说,我们通过手机、APP、网站、短信等全渠道服务,以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全天候快速响应。同时,积极落实“主动、便捷、快速、透明”电子无纸化投保、保全、理赔服务要求,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指尖上的保单服务”。
今年,我们更推出“重疾一日赔”服务举措,对于资料齐全、符合要求的赔案,一天内完成给付。我们还在东凤镇试点设立了无人柜面。
总而言之,我们要让参保市民和团体享受到更通畅、更快捷、更全面、更贴心的服务。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溢子通讯员/蓝丹虹)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隐患排查工作,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打造安全健康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