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新时装T台秀。4位非遗传承人领衔唱瑶歌、跳长鼓舞,10位“市民模特”上演“非遗+时尚”瑶服T台秀,更有长鼓舞、瑶族刺绣手把手教学……10月18至19日,“非遗见生活·清远非遗周”系列品牌活动在市区演艺广场、江心岛上演。不必驱车百里,也不必等待瑶族盛会“盘王节”,在“家门口”和阿贵哥、莎腰妹载歌载舞感受百里瑶山非遗魅力。
载歌载舞送非遗进生活
5首瑶族民歌、5段瑶族歌舞,千年瑶家的节日气氛、劳动场景、婚恋探亲景象都可从中一窥究竟。
10月18日20时,演艺广场灯光璀璨,一台以“瑶山风韵———非遗传承创新展演”为主题的歌舞盛宴在此开演。
30余名来自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民族文化传习中心)的演员及民间艺人登台献艺。他们再现的瑶族长鼓舞(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耍歌堂”(国家级非遗项目)、排瑶民歌(省级非遗项目)给市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原生态长鼓舞《歌堂长鼓》动作刚劲明快,是瑶家带来的祝福;原生态民歌《出路歌》则以山歌的形式相互问候;新民歌《瑶寨恋歌》《瑶歌唱千年》融现代曲风于传统瑶家风情中;还有多位演员出演的《我们一起耍歌堂》,台上台下融为一片,将市民带回牛角嘟嘟、长鼓梆梆的盛典。
没有自己的文字,瑶家人学会了以歌代言、用舞传情,这也为瑶胞们赢得了“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美誉。当晚的演出嘉宾唐罗古五此前曾表示,“小时候父母在山上干活,因为隔很远,我们要很大声喊他们回来吃饭,嗓子就是这么喊出来的。”
如今,唐罗古五是连南唱作俱佳的瑶族歌手,有感于掌握排瑶民歌的青年人正在减少,“传扬排瑶民歌,用好的瑶歌带动瑶族文化的发展”,成了他多年来努力的方向,2017年他被评定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除了排瑶民歌,起源于对瑶族图腾崇拜与祖先敬祭信仰的长鼓舞,在此次活动中也引起了市民的关注。有市民报名参与当晚及19日上午在一默书房开展的长鼓舞教学,连南县级非遗传承人唐大话三贵、房积旺在分享中表示,长鼓舞在表演形式上比较丰富,动作粗细并蓄,有朴实的美感,学起来却并不那么复杂。
如今他们都致力于瑶族长鼓舞的保护和传承,希望能让千年瑶家文化精髓重新焕发生机。
千年瑶绣创造T台上的瑶家时尚
瑶族的盘王印、龙角纹、眼珠子纹、鱼骨纹,结合现代风的面料与剪裁,10位在市民中征集的“模特”及走秀演员,身着曾亮相于2019广东时装周·秋季开幕式上的“非遗+时尚”瑶服走上T台,成为此次非遗周系列品牌活动启动仪式的一大亮点。
当晚36套服装上T台展示,其中瑶族新时装26套,瑶族传统服饰10余套。传统瑶服由蓝靛色、咖啡色、棕黑色等特制粗纱绵布制成,用花中套花的华美瑶绣点缀,衣边贴白布,民族特色浓郁。
瑶族新时装则既有色彩鲜艳、极具童真的童装款,又有清爽不失瑶族特色的成人职业套装、休闲款,“市民模特”与走秀演员齐走上舞台,让人感叹“瑶绣变换物象形纹的绝妙,改良后的瑶衣又多了些时尚”。
2009年瑶族刺绣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瑶族,瑶绣是每个莎腰妹必学的功课,绚丽多彩的瑶衣,也是每个瑶族人在耍歌堂、香歌堂、众人堂这种重大活动的“标配”。
为了让市民深入了解瑶族刺绣,还邀请了市级非遗传承人房伟艳在江心岛为市民现场教授瑶绣技艺。
房伟艳是一名80后的瑶绣传承人,她6岁跟随母亲和同村老人学习瑶族刺绣基本针法,从绣衣领、绣裙子、绑脚、绣花袋开始,熟练掌握八排瑶各种刺绣图案及刺绣针法技艺。
刺绣教授现场,她将30份瑶绣香包半成品提供给市民体验学习,她分享的是多年学习刺绣的经验,也是千年以来瑶民的生活与信仰,“我是从家庭从村寨里学会的刺绣,我也想把这一份手艺传承下去,不仅传承,更要用于创新。”她表示。
本次活动由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民族文化传习中心)、连南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吴登宪表示,举办非遗周活动,是为了让非遗走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让传统文化的文创活力被看见,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图: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朱文华通讯员陈丽思
新闻推荐
投入近30万元建设监控系统 香坪镇盘石警务室技防能力进一步提升
清远日报讯一辆小车经过学校门口附近,监控探头拍摄的画面在监控室的显示屏上清晰可见,无论是车牌号,还是车内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