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硬底化,老房子穿上新衣,环境干净整洁,村庄这一年发生巨变。
刘逢明要带领乡亲们奔康致富。谭家富摄
2018年,乡村振兴元年,吹响了奋进号角。
这一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如火如荼,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给予农民崇高礼赞,网络提速降费让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人们生活,扫黑除恶增强生活安全感,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如定心丸,改革开放40周年,乡村再次成为改革的先行区。
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你也看到了吧?
“儿啊,今年春节什么时候回家?”年关将近,李崇军站在祠堂前的广场上,看着不远处一群打球的孩子,忍不住掏出手机给儿子打了个电话,“早点回来啊”。
挂了电话,他绕着村子走,脚底下是崭新干净的水泥路。新修的文体广场上,几个老人正带着孩子玩健身器材,经过小公园时,他看见几个妇女坐在凉亭里闲聊,她们笑着跟他打了个招呼。天色渐暗,路两旁的路灯适时亮起,村里一片通亮。
“总算没白费心思。”李崇军止不住欢喜。过去这一年,村子的变化真是大,“孩子们回来看到,该有多惊喜啊,这下总愿意多待几天了吧。”他在心里暗想。
李崇军所在的太阳村是怀集县的一个省定贫困村,而他是该村的村民理事会成员。村里的巨变,有他一份功劳。
两年前,村里召开村民大会,身为党员的李崇军积极参会。这次会上,他获悉一个消息,村里要成立村民理事会,协助村“两委”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将太阳村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李崇军一听就来劲了,“村里是该整治一下了,不然孩子都嫌环境不好,不肯回家”。
村里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大多留在城里工作、成家立业,近年来,他发现年轻人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像他的儿子,过年难得回家,却待不到两天就喊着要走。李崇军明白,儿子儿媳在大城市待惯了,农村条件太差,他们不适应——村里啥也没有,网络信号也不好,有的只是破烂失修的旧房子,散发着臭味的猪舍牛栏,还有那漫天飞舞的蚊虫……在城里长大的儿媳妇每次回来都不敢出门,更不要说跟着李崇军去乡亲家串门了。最近两年,儿子干脆过年都不回来了。
200多公里的路程似是一道无形的鸿沟,将一个家分成两半。这让李崇军耿耿于怀。
因此,当家乡改造机会来临时,他跃跃欲试。向来热心的他,顺利成为村民理事会的一员,开启了自己的美丽乡村建设征程。
“三清三拆”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打扫村巷道卫生,清理村里堆积多年的垃圾,开展河道清淤……他们几个理事会成员联合村干部带头干,并积极发动村民参与。那几个月,他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项工作上,家里的几分地都顾不上了。虽然累,但他做得很起劲。只是,清拆旧屋和猪牛栏这项工作,让他们很是头疼。
特别是祠堂前那一片旧屋和猪牛栏,成了太阳村新农村建设路上的一块“拦路石”。那里的破旧房屋以及发臭的猪牛栏,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太阳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理事会成员以及扶贫干部反复开会研究讨论后,计划将那里改造成一个公共广场和小公园,并配置停车场,让村民有休闲娱乐的地方,也为回乡的人提供方便。但那里大部分是村民的祖屋,很多人不愿意拆。
事情一直僵持着,太阳村的建设因此停滞。李崇军们很是焦急,他们在晚上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
转机出现在2018年的春节。当李崇军向部分返乡过年的年轻人提起广场改造计划时,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他立刻拿出规划的效果图,动员年轻人回家做通老一辈的思想工作。
在年轻一辈的支持下,事情进展顺利。大部分村民同意拆除旧屋,有的人甚至同意将地无偿捐出。于是,太阳村的旧屋拆除工作终于在开春后启动,并在两三个月内快速完成土地整治。
之后便是轰轰烈烈的建设。村道拓宽、巷道硬底化、雨污分流、广场公园建设……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村民们受到鼓舞,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纷纷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他们打算在猪年春节前完成大部分改造任务,给返乡的年轻人一个惊喜。
到了11月,随着文体广场和小公园的建成,太阳村的面貌已是焕然一新。村干部还发动在大学教书的乡贤,带着学生回来为保存完好的旧屋进行美化。颇具特色的壁画,为太阳村增添了不少文艺气息。村民惊叹于本村的变化,连连称赞道:“比城里的小区还美,谁能想到我们是一个贫困村呢!”
这样的评价让李崇军很是欣慰,“这两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然而,对于村里的这一切改变,他始终未向儿子透露。他热切地期盼儿子今年能回家过年,见证这一个惊喜,也希望,这个美丽乡村,可以留住游子的乡愁,让他们常回家看看。
想着想着,李崇军脸上露出了笑意,眼前浮现春节一家团聚的热闹场景。这一刻,很幸福。
(本文为非虚构创作。)
□许康衡苏晓璇
住别墅,迎新春
“很开心今年能在别墅里过年,去年过年我们家还是住在瓦房里,大家挤在一起。”春节即将来临,湛江市遂溪县官湖村村民陈一念(化名)正忙着置办年货,他格外期待今年的春节。
和陈一念一样,今年官湖村有上百户村民在别墅里过春节,羡煞旁人。因别墅喜,也曾因别墅忧。2018年,官湖村村民的主题词就是“别墅”二字。
2011年,官湖村乡贤陈生返乡看到村民的居住环境很差,萌生了建别墅赠送给村民的想法。2014年,陈生个人出资2亿元,村集体提供土地并成立项目部负责建设,计划分两期修建129栋258套别墅、2栋农村公寓、1个幼儿园、1个敬老院等,无偿分给村民或供村民使用。
从立项、动工到建成,时间转眼就到了2018年。时隔几年,村里人口增长,部分村民的儿子陆续结婚成家,村里的户数发生变化。第一期69栋、138套别墅建成后,很多村民都提出自己的意见、诉求,怎么分配别墅成了难题。
陈一念有两个儿子,2013年村里登记时,他是一户人;但2018年,两个儿子都成家了,相当于一户人变成三户人。“按照村里的要求,我要拆掉旧房子才能搬进新别墅,可是,旧房拆掉了,我们三户人是不够住的。”
村民均有不同的诉求,别墅分不下去,怎么办?一时舆论纷纷。回忆起那段时间,村干部陈林强(化名)说:“真的有压力。要让大家都满意很难。”
在遂溪县、遂城镇两级政府的牵头下,官湖村干部与政府工作组入户做协调工作。“干部们思想工作做得很细,”陈一念说,“详细问了我们家的困难,咨询我们支持怎样的分配方案。”陈一念一家最终同意了工作组提出的分配方案。“我们的旧房子比较破,早该换了。兄弟俩以后有能力再出去买房吧。”
2018年5月1日,陈一念抽到房子。6月4日,官湖村举行集体入伙仪式,陈一念搬进新家。
别墅新村,道路整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凉风习习,房前屋后都有花园,村民悠游自在、十分惬意。住进新房后,陈一念一家过得舒适欢喜。“住新房,迎新春,这个年肯定过得开心!”□程胜涛
水西村出了个网红新闻官
“我们村里分红了!”新春将至,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联滘村水西自然村1270名村民共享了50万元分红。看着笑容满面的村民,村小组长刘逢明倍感欣慰。2018年,对于刘逢明来说,是最为特别的一年。
这一年,刘逢明成为一名乡村新闻官,成为家喻户晓的“乡村网红”,走出了大山,走进了清华大学。“玩快手最行运的村长”,这是刘逢明对自己近一年个人经历的总结。如今的他干劲十足,奋力带领村民奔康致富。
“大家好,我是清远市清新区水西村乡村新闻官刘逢明,我们水西村好山好水,欢迎各位"老铁"来水西村,品尝我们特色农家菜。”2019年1月4日,刘逢明随快手第一网红“散打哥”,尝试首次快手直播。刘逢明的精彩推介吸引了超过100万名快手粉丝刷屏观看,不到半小时,他的账号涨了近5万名粉丝。
去年8月,清远市首推“乡村新闻官”制度。刘逢明觉得这是水西村提速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并成为首批乡村新闻官之一。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刘逢明就迎来了参加专业培训、与网红同框直播、被打造成为“乡村网红”的梦幻经历。
参加了清远市2018年首期乡村新闻官培训班后,刘逢明下载了快手短视频APP,以“水西初心农庄(明哥)”为名,开始尝试用短视频平台推介家乡美景。自去年11月以来,刘逢明累计发布了36个快手短视频作品,获得近600万次的点击量,这期间,慕名而来水西村的游客多了40%,村里收入增长幅度不小。
今年1月,刘逢明等4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网红“入学”清华大学,接受了专业的商业创业、产业发展和管理教育培训,争当快手幸福乡村带头人。三天培训后,刘逢明又马不停蹄参加了2019年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年货节,为市民推介地道清远年味和水西村。
“终于走出第一步,加油!明哥!”1月28日,刘逢明在快手上发表说说,决定响应老铁们的呼唤,开始个人直播,通过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了解水西村,了解清远乡村新闻官。
如今,水西村越来越红火,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年前还有分红。刘逢明与大伙商量,村集体收入一部分用作分红,剩下的资金用来建设村中基础设施,以及用作扶贫敬老、助学奖学以及村民文娱活动等。
刘逢明许下了新年愿望——“明哥”将继续带头建设更美的水西村,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把家乡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不仅他自己要成为乡村网红,他的家乡也要成为“网红”,让村民富裕起来。
□陈志深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林荣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