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于今年10月对外开放,提供税务、户政、出入境、交警(违章)等约200项综合业务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玉熹通讯员/罗志东)去年,清城区启动“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石角镇“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用。今年,清城区加快改革步伐,突破“堵点、难点”,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区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建成投用。目前,清城区源潭镇、飞来峡镇也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年底前政务服务中心顺利投用,完成“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
学习先进地区经验
制定工作方案推进改革
据了解,“一门式、一网式”基层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是清城区重大民生实事之一。清城区围绕群众关注的“痛点”“堵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去年起,着力推动“一门式、一网式”基层政务服务改革,石角镇“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建成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办事,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为了推动“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清城区先后组织各有关单位到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及广州市天河区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并邀请上海市“一门式”政务中心专家组到清城区指导改革工作,对该区及石角镇试点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基本思路和初步建设方案。
同时,清城区先后制定《清城区推进“一门式、一网式”基层政务服务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清城区石角镇“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方案》《清城区“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软件平台的建设方案》。去年11月,石角镇“一门式”政务服务中心试点正式对外开放,第一批拟进驻621个事项涉及23个部门。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投用
今年,清城区围绕《清远市“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聚焦清城区2019年“十件民生实事”,在石角镇“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试点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清城区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工作,并全面铺开各镇“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清城区发展改革局联合清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加快制定了《清城区区级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建设方案》,推进该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进一步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推动清城区政务服务改革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动政府治理更加精准,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走路”。
经过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设计图纸会审,考虑自助大厅功能性质、特点,结合石角镇政务服务中心统计的办理业务量,最终确定了政务、公安、社保、税务四大类超过40台自助终端机的配置方案。经过精心的选址、装修、设备调试及试运行阶段,今年10月,清城区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正式揭牌对外开放,这是市区范围内第一个覆盖集中办理税务、户政、出入境、交警(违章)、车管、不动产、公积金、社保、人社、民政、卫健、残联、市场监管(工商)、自然资源等约200项综合业务的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
专题调研现场督查推进各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去年,清城区全面开展各镇“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因地制宜促推进,随机应变抓落实。先后通过了《清城区飞来峡镇“一门式”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清城区源潭镇“一门式”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其中飞来峡镇建设项目采用改扩建方式对原镇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改造。
目前,清城区已完成扩建部分主体结构及室内装修工程,公开招投标选取的弱电工程建设单位已入场同步开展铺线等相关工作,同步加紧设备设施购买;源潭镇建设项目采用租用模式建设,正开展装修工程,弱电工程已招标并签订合同,同步开展线路铺设及设备购置工作。
结合24小时自助大厅、各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实际,清城区委督查办、区发展改革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大数据中心组成专题调研组,定期到各建设项目现场开展“一门式、一网式”基层政务服务专题调研工作,以座谈会和现场督查的形式,了解项目建设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定期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形成督查通报报送区政府及各区直部门,进一步优化当地营商环境,方便基层群众办事。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苏永杰10月30日,记者从清城公安分局获悉,该局交警大队东城中队日前在接到群众举报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