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争相接受摸油锅考验。
观众被邀请到台上,与瑶族同胞共同举杯畅饮。
过山瑶“众人堂”活动中,瑶族姐妹们欢歌起舞。
瑶族青年接受上刀山考验。
“高台花鼓”中,通过舞蹈动作,再现了过山瑶人开垦宅基地、量地、砍树、建房等造屋场景,反映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哲理。
师公们把手伸进沸腾的油锅,安然无恙;赤脚攀爬用锋利刀具搭成的“刀山”,毫发无损;站在四方桌上跳小花鼓,别有一番风韵……
10日上午,30年来首次完整亮相的过山瑶“众人堂”盛会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牛塘林场上演,独特神秘的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连南是全国排瑶聚居地,但境内也聚居着数千名过山瑶人。无论是服饰打扮,或是风俗习惯,过山瑶与排瑶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当天的“众人堂”盛会,是过山瑶人祭祖、还愿的一个重要仪式,它融瑶族的文学、信仰、艺术为一体,是连南过山瑶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直观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流传千年发展至今,“众人堂”已成为过山瑶人一种有组织、有约定俗成程序、有举行期限规定,且内容丰富、仪式程序严谨固定的祭祀娱乐盛事,每次活动需要几个村寨的师公、民间艺人以及每家每户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据当地过山瑶民俗研究学者赵翔辉介绍,连南过山瑶人在1989年举办过一次完整的“众人堂”盛会,后因传承人缺失,导致活动式微。今年,结合第十一届连南“耍歌堂·盘王节”瑶族文化艺术活动,连南县委、县政府加大对过山瑶文化的挖掘和保护,30年后再次推出过山瑶“众人堂”盛会,助力其申报成为非遗项目,丰富和擦亮连南瑶族文化品牌。
10日清晨7时未到,“众人堂”盛会的领头师公陈松青就忙活起来,带领100多人的“众人堂”队伍开始祭祖、还愿。
“众人堂”盛会在“出歌堂”中拉开序幕。“众人堂”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道教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还盘王愿”。师公们将这一活动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传承道家香火,举行传师度戒“挂灯”升职起法名(已在8日和9日举行);第二部分唱歌跳舞祭祖娱神,共有13个环节。
“出歌堂”仪式就是第二部分的第一个环节,师公带着瑶族兄弟姐妹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歌堂坪欢聚“凑堂”,辟邪祈福、共享欢乐。
连绵青山下亦步亦趋的过山瑶队伍、古朴原生的祭祀仪式,让游客“零距离”体验一次瑶族风情之旅。身着盛装的过山瑶女性服饰精致繁复,长高而尖的红帕帽尤为精美,成为游客观赏的聚焦点。
崇尚自然、遵守社会公德,是过山瑶人祖传的家训。“众人堂”中有一个“后生经歌”节目,它用歌唱的方式教育年轻人如何为人处事。师公领唱道:“众人到,众人来,众人一起共逍遥……”用歌声欢迎四方宾客齐聚“众人堂”,并教导后辈学习接人待物礼仪。
长鼓飞舞、粗犷奔放,很多人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连南瑶族长鼓舞印象深刻。而当天“众人堂”,带来的是独特的高台花鼓——过山瑶人站在四方桌上跳小花鼓。它通过舞蹈动作,再现了过山瑶人开垦宅基地、量地、砍树、建房等造屋场景,反映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哲理。
“众人堂”盛会中最神秘的环节莫过于“摸油锅、上刀山”。现场架起一个大锅,用木柴烧沸了油,师公们把手伸进沸腾的油锅,却安然无恙;师公们还赤脚攀爬用锋利刀具搭成的“刀山”,亦毫发无损。
过山瑶人热情好客,他们认为只有真正善良正直、坦荡干净的人才能参与神圣的祭祀活动,邪恶之徒是受不了摸油锅和上刀山考验的。此场景一为表达过山瑶人崇善辟邪的愿望,二为教育子孙后代为人处世之道:君子须慎独,处世要坦荡。
时间来到中午12时,过山瑶人用12支竹幡代表“优勉”(过山瑶自称)十二姓氏,他们一起唱瑶歌“围歌堂”,以此结束“众人堂”活动。这表达了过山瑶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互帮互助的愿望。此仪式与“出歌堂”相呼应,也意在教导和勉励后辈做事要有始有终。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黄津
通讯员房靖洋唐丽清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洪会强通讯员房梦婷近日,连南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组织召开“共守信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