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头村利用本村的资源优势,整合土地,推动资本技术向乡村流动,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乡村振兴路上,解决突出矛盾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清新区有力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吸引人才回流、坚持土地整合、科学统筹资金,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清新通过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标对表做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水平迈向新台阶。
人才回流
组成一支熟悉农村、业务扎实的基层队伍
再过几天,浸潭镇白花塱村的清远竹博园生态农业度假区就会正式投入运营。作为项目发起人,村民李秀章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自驾游高峰期做最后的筹备工作。
李秀章是清新区浸潭人,早年他外出寻觅发展机会,做过多年的园艺生意。因为熟悉园林市场和销售渠道,他对竹子及其产业延伸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前些年,浸潭镇曾大面积种植砂糖桔,由于受到黄龙病影响,得知砂糖桔产业遭遇严重打击的李秀章,决定将“园艺产业”搬回家乡。
“熟悉园艺,熟悉竹子,更熟悉家乡。”李秀章一直钟情于竹子独特的观赏性、实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将爱好回归乡愁,是他在心中藏匿已久的想法。2017年,农综改的春风吹向白花塱村,李秀章与其他生意伙伴一拍即合,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回到家乡承包下原本种植砂糖桔的土地,决心要打造一个独特的竹博园。
这样一支熟悉农村、业务扎实的基层生力军自然成为香饽饽。得知李秀章团队的竹博园后,附近的黄洞口村集体整合了约300亩土地,双方达成以包回收的模式开展合作,带动村民种植竹子。此外,竹博园还带动当地118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统筹的扶贫资金投资,通过保底收益,共同壮大产业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
村民陈运权说,“以罗汉竹为例,销售价接近7元一株,单论经济效益都比种植砂糖桔要高。”
土地整合
助力产业化发展,有规模才有增值
“韭菜、芡实、香蕉、火龙果……初步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在三坑镇雅文村党(总)支部书记姚焕文看来,村子的发展离不开土地整合这一基础。目前,雅文村委会下辖32个村小组共整合土地4000亩,占总耕地面积55%。
由于村中土地零碎化,多年来,雅文村村民传统的经营模式一直制约着乡村的经济发展。2014年,乘着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春风,村委会决心推动各村小组进行土地整合。“散户土地不值钱,要整合推动产业化的发展,一定要讲究规模,土地才会增值。”姚焕文介绍,经过摸索,村子最初整合200多亩土地,并通过土地流转,吸引企业、种植大户前来投资经营。
金荣韭菜专业合作社就是那时候引进的。合作社负责人张锦荣说,“耕地连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种植韭菜。”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雅文村韭菜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亩,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项目之一。
土地整合、流转提升了土地租金。姚焕文算了一笔账,按平均每亩1000元+年的租金收益计算,村集体收入由早些年的2-3万元+年提升到二三十万每年。此外,随着产业项目落地,还能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除了带动种植外,每到韭菜收成时,经营者将几千斤的韭菜一车车运入村庄,分散下去给村民加工,每一条村大概会有三十户村民参与,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家庭收入。
数据显示,2014年雅文村人均收入9805元,2018年人均收入达到15592元,增长58%。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统筹资金
推动资本技术向乡村流动
你若花开,蝴蝶自来,禾云镇新塘村委会塘头村正是清新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处缩影。2015年,塘头村自筹资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2016年获得政府奖补资金建设美丽乡村特色村;去年年底,该村引入企业投资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15年,在外务工的村民罗泽环回到塘头村,恰逢当时成立村民理事会,罗泽环不仅进入理事会,并自发组织村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在理事会成员的带动下,在乡贤和村民的支持下,塘头村首先筹集到1.8万元,拆危旧房54间,并先后自筹17万元资金,使村中原本的烂泥路全部实现硬底化。
塘头村再接再厉,继续统筹整合资金23.5万元,加上上级奖补及支持资金361万元,共投入384.5万元将村子从“破烂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特色村。罗泽环回忆,每一笔资金都来之不易,铺设休闲小道时为压缩成本,村民自发前往鱼坝河上捡石头,将成本从12万元压缩到6万元。
塘头村的蜕变推动了更多的资本和技术向乡村流动。当时,塘头村利用本村的资源优势,整合土地,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成立富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后来又经过牵线搭桥,引进清远市丰登天使有限公司,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该项目占地200多亩,种植苦瓜、香瓜、香芋南瓜等。
村民陈静娴从城区返回家乡并入职家门口的产业项目。“家门口上班,方便点,既可以照顾老人、小孩,工资也不低,加上补贴会有3000元左右。”
大力破解“钱”“地”“人”等问题补齐农业农村工作短板
11月21日,清新区召开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区委书记余国平要求抓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大力破解“钱”“地”“人”等突出问题,不断补齐农业农村工作短板。
如何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接下来,清新要算好“社会账”“民心账”,进一步加强区级财政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持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统筹做好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奖补力度,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反哺农村。
如何要解决好“地”从哪里来?接下来,清新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土地整合整治,着力解决土地细碎化和土地级差问题,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积极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大力推进点状供地,加大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发展等用地支持。
如何解决好“人”从哪里来?接下来,清新要加强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雁归工程”,谋划建设“乡贤之家”,激励和引导乡贤、在城市创业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继续大力实施村“两委”干部、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等基层干部的学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农业人才技能教育培训,加快打造一支熟悉农村、业务扎实、干劲充沛的“三农”工作队伍。
采写/摄影: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樊乾特约记者周骐通讯员李嘉琪成镓滨
新闻推荐
王志为(右)与村民一起清除村中杂草。.近日,碧桂园社会责任部的综合业务主管王志为,回到英德市石灰铺镇的家中收拾行李,准备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