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凡
日前,“齐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2019年英德市志愿者助力河长制宣传活动在该市滨江公园举行。活动对新一年度62名英德市“民间河长”颁发了聘书,开展“河湖守护体验”和“亲子共绘美丽母亲河”活动,并对志愿巡河服务开展培训(详见11月21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近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管理和水环境治理,今年以来全市共巡河4967人次,巡河发现的83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河湖管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需科学部署,全面推进。
普法先行。保护江河湖泊,不仅是公民的自觉自愿行为,而且还是一种遵法守法行为。要形成普法工作机制,借助司法机关、驻村律师以及“民间河长”、志愿者等各阶层力量,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推进河湖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阐释、宣传、普及,让守法、守护河湖观念深入人心,让法规成为硬约束,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河长制”成为“河长治”。
服务先行。实行河长制后,英德市上下联动,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力量,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和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动员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河湖的架构更加多元更加稳定。由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以及早期产业布局等因素,河湖邻近范围一些产业已经安营扎寨,一些企业也正在落户。产业一经选址,就涉及规划建设投入,将管理服务前置,为企业把关定向,不但可以有效加快符合要求的项目建设速度,保护河湖生态,还一定程度避免了因服务不到位、指导不到位而导致的后续执法困难。
示范引领。英德地域广阔,河湖点多面广,管护力度自然应当更大。当前,一边要加大巡视整改力度,一边更要善于总结经验,重点打造一批管治示范点,推出一批先进榜样、示范样板,提振狠抓工作的精气神,探索出一条有英德特色的河湖守护之路,为地方河湖管理形成可持续的体制机制。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英德生态屏障的必然要求,全面加强、全面提升河湖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将确保英德实现高水平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把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变成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新闻推荐
灌溉问题解决后,村民们安心投入生产当中。陈咏怀摄“多亏村委建好了灌溉引水工程,我的两亩菜地可以灌溉了,再也不用靠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