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村的众富兰花种植基地内的兰花茁壮成长。通讯员供图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钟盛祺每年到了秋冬季节,兰花开始大量上市。在佛冈县石角镇三八村的一个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三八村委会主任李扬明和贫困户朱祯伦正在细致地观察花卉生长情况,商讨着接下来的管理和销售情况。这里就是三八村占地近30亩的众富兰花产业基地,10多万株兰花就长在这大棚里,近段时间,这里大批兰花开始陆续上市。
据悉,为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提高脱贫的质量,石角镇三八村的驻村干部把贫困户扶志工作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子、新方法,带领贫困户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该村发动4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政策,将每户的5万扶贫贷款筹集起来,运用这225万元成立三八村众富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兰花进行种植,闯出了一条崭新的扶贫之路。
带头人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
走进众富兰花产业基地占地近30亩的大棚内,一盆盆兰花整齐有序地摆放在种植架上,花苗的叶片宽大而翠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基地采用滴灌系统,大大节省出了人力。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基地只需我一个人就可以管理。”在这里工作的村民朱祯伦说:“一个月工资3000多,并且就在家门口工作,还学到了技术,比以前打散工稳定多了。”
不说不知道,原来朱祯伦还是这个兰花基地的股东之一。兰花基地成立之初,他一家还被列为贫困户,这一穷二白的家境,是什么让他这么大胆,借款5万元国家扶贫免息小额贷款入股基地呢?
“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很担心,如果这个项目亏了,我们怎么还这笔钱?最后还是李扬明和扶贫干部们给了我们信心。”朱祯伦说。
时间回溯到2017年,当年8月至9月,为了帮助贫困户们脱贫,该村的驻村干部和党总支书记等不厌其烦地到贫困户家中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发展产业项目。村干部还和农商行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找项目,从广州到英德、再到韶关,先后否决了养鸡和种草菇两个项目,最终选定了兰花种植这个价格稳定、销量大的产业。
虽然确定了种植项目,但大部分贫困户们还是心存疑虑,犹豫是否该进行贷款。朱祯伦告诉记者,当时大家都不了解小额信贷政策及兰花种植这个项目,所以大多数人也是半信半疑。
为了消除贫困户们的疑虑,时任三八公共服务站站长的李扬明主动将自己的部分财产进行抵押担保,“我把房子车子抵押进去,要是亏了,贷款我来替你们还。”李扬明和贫困户签下了“军令状”,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
最终该村4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充分利用小额信贷政策共贷款225万元,成立了三八村众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三八岭背村租用了20亩地作为兰花产业基地,经过一个多月的土地整合、平整、搭棚等工作,兰花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贫困户变股东,参与经营管理
为确保项目健康发展和取得实效,该村确定了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与广州清芳兰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英德君泓兰花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以上两间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固定价格回购等,把贫困户的贷款变成股金、贫困户变成股东,贫困户每年享受固定分红;头三年利润主要分配给贫困户,贫困户享受完三年政府贴息小额贷款政策后,合作社继续贷款经营,经营收益的30%还银行贷款,40%作为扶贫基金或公益事业基金,30%作为发展经营资金,通过捆绑的方式充分调动贫困户主人翁的积极性。2019年4月,三八村众富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分红仪式,该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分到3000元。
合作社成立以来,共计对贫困户近百人次进行兰花种植和管理技术培训,聘请1名贫困户专人管理兰场,在种植期间共有多名贫困户参与兰花种植。由于此前合作公司经常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前来技术指导,作为基地目前的管理者,朱祯伦对料理兰花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朱祯伦表示,兰花基地倾注了大家的心血,所以他也把这个项目当成是自己的,争取把基地管理得更好。
李扬明告诉记者,兰花市场前景广阔,因此他们对兰花种植项目有信心。目前,李扬明和村民们正筹划建设第二期20亩的兰花基地,还将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兰花多功能展示大厅,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新闻推荐
2019年佛冈创业大赛决赛收官:《打造迳头南部生态旅游风景线路》项目获金奖
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黄丽珍11月29日,由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佛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