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桑苗。(资料图)
志锋合作社蚕桑养殖基地生产用房。(清远日报特约通讯员雷发清摄)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雷发清通讯员何少珍12月10日,在江英镇田心村,一大片连片的土地上,3名工人正在进行桑树修剪,为来年的蚕桑养殖做基础,不远处,平整的土地上,建有住宿区和几间大厂房,这就是田心村志锋合作社蚕桑养殖基地。据了解,志锋合作社蚕桑养殖基地是江英镇全面推进土地整合整治和流转,积极引进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引导种养合作社、大户发展农业产业之一。它将成为田心村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成为该村农业品牌,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种植蚕桑1100亩形成“一村一品”
据了解,志锋合作社蚕桑养殖基地是江英镇综合考虑各村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立足江英镇产业布局的结果。一直以来,该镇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到各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邀请农业专家和外地的种桑养蚕大户到实地考察、反复研判,最终认为江英镇的大部分地方无论是土壤特性、气候环境、空气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种桑养蚕。“种桑养蚕技术成熟并且技术门槛比较低,文化不高,农民易掌握技术,同时风险比种植反季节蔬菜低,种桑养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行性。”江英镇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江英镇引进的志锋蚕桑养殖合作社与英德、广西等地的蚕桑养殖公司合作,投入1200万资金在田心村委会租用土地1100亩进行种桑养蚕,拓宽供销渠道,建立蚕丝、拉丝制品的加工场,对蚕桑进行就地深加工,计划到2020年打造一条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的种桑养蚕拉丝一条龙的产业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后,在全镇辐射推广,使蚕桑项目由“一村一品”提升为覆盖全镇的绿色产业,实现“一镇一产业”。
2、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该蚕桑养殖基地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模式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主要由志锋蚕桑养殖合作社投资,基地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种植,配套建有养蚕房等基础设施。2019年,田心村种植蚕桑1100亩,总产量120吨,总产值480万元,占村农业总产值的50%。直接参与农户1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5户9人。
“农户除获得土地流转费收入外,在企业用工必须优先保证贫困户劳动力。仅在栽种蚕桑之间,田心村就有5户6个贫困户劳动力参与,在田间管理除草期间,参与务工劳动力基本都是贫困户,平均每天可获得收入80-100元。”该基地管理人员杨信龙告诉记者,将通过以田心村为中心,向邻村辐射,力争明年种植规模达到3000亩以上,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种植,增加收益。
目前,志锋合作社第一期已投入1200万元种植了1100亩桑,建设了必要的生产用房,目前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镇里投入200万产业扶贫资金到该合作社,合作社每年返还固定分红8%。目前已经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就地务工、共同参与蚕桑产业发展,同时增加收入。据估算,蚕桑产业亩产产值约10000元,亩产纯利润达5000元,将为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增加丰厚的收入,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新闻推荐
白沙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通讯员供图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通讯员/梁妍冯清华)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