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华
垄上、树下、亭里、河畔……人、人、人……
真是乡村如画,游人如鲫。
这就是根子镇的桥头村。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乡小村,在建设美丽中国乡村的大潮中,成了当下最红最热的“炸子鸡”——乡村旅游必到的网红打卡点。
作为一名当地人,我每日都收到不少求定位求介绍的微信。可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大片一大片的荔枝林,掩映在碧波底下的独木桥;还有那绕着小土坡缓缓流淌的清澈河水……或许是太熟悉的缘故,我总是找不到特别的词来形容她的美。
“你能去帮我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吗?”一日,一个离乡多年的老同学向我提了一个要求,要求很简单,我答应了。
出村口,向右转,绕过红荔阁,再往前二三十步,就到了桥头村。
然而,我的眼前却蓦地闪亮了!显赫的村牌坊!足有两层楼高,白墙灰瓦木纹,又处处彰显着古色韵味。此处该留一张照片,我于是举起了手机,可一抬头,一条宽阔的通村油柏路又跳入了我的眼帘,再一抬眼,路边的小山坡上的大字又特别显眼——“我在桥头等你”,等你有多久,思念就有多远,我连忙又拍了一张。
沿着贯穿全村的油柏路,到不忘初心文化广场,我的手机一直拍个不停。看哪哪都好看,看哪哪都新鲜,我如同一个陌生人,找不到一点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焕然一新的楼房,忆苦思甜的农具,和周围融为一体的墙画,还有栩栩如生的雕像。看,树底下在纳凉讲故事的婆孙,草地上弹珠子的小屁孩,正深情凝望的情侣……一个一个的,无不不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唯一让我有相似感觉的,就是那两棵古老的芒果树,因为常听村里人说,吃了这里芒果就会延年益寿、添福增禄,所以大家管一棵叫“添福”,一棵叫“增寿”。
越往深处走,越让人惊艳,我有点糊涂了,有点恍惚了。这是以前的那条河吗?亮晶晶的、白粼粼的在那眨着眼睛。阳光下,河面又似金波摇影,星光璀璨。对面河边种下一排红杜鹃,倒影水中,让清澈的绿水更平添了几分青春与活力,娇媚与可爱。
我再也抑压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沿着小土坡,一口气跑上河边最高的山顶。我无暇去顾及山中的鲜花、怪石、垂柳、小亭……尽管它们确实很招人喜爱。此刻,我只想知道,这条已经让我陌生的河到底是从哪来,又到哪里去。
伫立在小山顶,我力图让自己平静,可是波澜宽阔的河面,蜿蜒伸延的河道,我真的无法与以前的记忆对上。一下子,许多潜伏在脑海里的诗句,如涌泉般迸发了出来,从最纯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烂漫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洁净的“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再到“北望燕云无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带着河的温柔、洁净,带着江的宽阔与气势……你根本感觉不到这是新修的河道,好像这一切本来就应如此,天然而成;也好像只有这样的河才能与周围望之不尽,连片连山的荔林相呼应。也只有这样的河,才能承载着千年荔乡的历史厚重与底蕴。
从山坡下来,沿着褐红色的塑胶小道,漫步在河边,我越走越兴奋,越走越沉醉。我细细品味那独特的路灯与路牌,斜伸出来的荔树古枝,田园风味的高低篱笆,娇艳新生的杜鹃,碧绿的冬青,带着水珠的青菜……在我的心中,整个宇宙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翠色的活力之中,在阳光的照耀下,温柔、饱满而耀眼。
与我一样陶醉的,有兴致勃勃的游人,有久居此地的居民,有嬉戏穿梭的儿童,还有成双结对的情侣。他们拍照的拍照,嬉戏的嬉戏,漫步的漫步。我想,越美好的环境越容易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全国掀起建设美丽乡村的初心吧。
“哎呀,在这里住着,比住在城里的别墅还要舒服呀。”
“是呀,我要是这村里的,是多么的幸福。”
听着游人的议论,我忽然无比的骄傲与幸福。从什么时候开始,城里人开始羡慕农村了呢?
在陶醉与幸福中,我却开始犯难了:拍了那么多的好照,回去的时候,该挑哪几张照片发给远方乡友呢?
新闻推荐
“为社会创造价值真好” 李桂泉热心公益事业十年 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泉叔与清远连山的小朋友玩耍。泉叔与清远连山的小朋友互动。泉叔带队去清远连山参与“名著小书包项目”助学活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