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清远累计建设产业扶贫项目近11万个,带动30725户贫困户增收。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今年,众多清远农产品通过消费扶贫平台销往广州。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近日,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清远扶贫农产品总销售额达1.2亿元,其中通过消费扶贫平台销售达9307万元。
通过推动农民“钱袋子”与市民的“饭桌子”有效连接,打通农产品与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清远市为脱贫攻坚注入了一股新动力,正有效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
豆芽菜走上市民“饭桌子”
盒马鲜生出售的豆芽菜来自清远一个小村落?没错。2017年,清远市大园围农业有限公司被引入英德黎溪镇恒昌村,并快速发展成为广东省内最大的豆芽生产基地。
“这家企业也是黎溪镇贫困户签约入股的扶贫项目之一。”广州轻工工贸集团驻恒昌村第一书记李忠和说,当地出产的豆芽菜不但走入了盒马鲜生,更走进了广州、深圳多地的大型超市,并由此走上了市民的“饭桌子”。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清远市正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围绕产品质量、服务、特色、品牌等市场核心竞争要素做文章,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保障消费扶贫的可持续性。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清远全市已建立起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乡村旅游景点120多个,累计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0.9万个,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9万个,投入达2.58亿元,收益达5.63亿元,带动30725户贫困户增收,贫困人口脱贫稳定性明显提高。
携手广州拓宽消费市场
以广州对口帮扶清远为契机,立足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清远正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把握广清一体化和“入珠融湾”契机,通过组织扶贫产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建立直销门店,与超市合作订单式扶贫、开设扶贫农产品销售公益专区专柜等方式,该市在珠三角地区广泛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例如,通过主动对接农产品需求,搭建产销合作平台,清远市积极引导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
与此同时,清远携手广州,用消费扶贫打通产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今年6月举办的广清农超对接会上,清远优选80家农业企业与广州地区280多家商超涉农企业现场对接,签约金额达到4863万元。
据统计,目前广清两市已推进清远农产品进入广州各级机关饭堂6个,开设各类“清远农家”扶贫门店21家,服务消费者超过10万人。在广州花都区建立的总工会消费扶贫服务站,仅中秋节期间的扶贫农产品销售额就超过400万元。
在广东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清远市今年成功在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交易市场设立清远扶贫农产品展厅。在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建设成立清远市脱贫攻坚产品展销馆。自9月开馆以来,该馆共计展销商品700多种,销售额达81.4万元。
电商扶贫构筑三大保障
以“政府引导、企业联动、贫困户参与”的方式,清远市正逐渐构建起完善的电商扶贫网络。据清远市农业农村局介绍,通过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该市已为贫困地区农产品“走出去”提供“基础、货源、市场”三大保障,有效降低了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
根据统计,截至目前,清远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7个,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450个,市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8个,全市5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合作社)电商销售手段普及率达100%。
在此过程中,全市涌现电商平台专区销售、微店自产自销、网店合约包销等多种电商销售模式,清远市电子商务产业带动超过4500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年增收3800元以上。
在联动企业、贫困户之外,清远市更在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制度,采用“乡村新闻官+全媒体+特色农副产品+乡村体验+网络直播+电商+农业龙头企业”形式,打通乡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清远已在全市286个行政村聘任308名“乡村新闻官”。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何帆燕
通讯员冯英阳
新闻推荐
刘庭标在广州仲恺加工农产品推介会上推介九龙豆腐。在英德市九龙镇提起刘庭标,或许鲜有所闻,但换“标哥”这一称呼,却是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