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城,美丽的河流穿城而过。(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邱炜民摄)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张丽思通讯员周克芬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美丽所在。
一直以来,阳山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阳山县全面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各级河长责任,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五清”等专项行动,制定河道保洁考核办法,加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各乡镇因地制宜,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理念和整、建、管相结合,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确保辖区内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总体目标。全县河流、河道、河岸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如今的阳山,河畅水清,拾来即景,以绿色描绘发展蓝图,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秤架乡:河流生态助力经济发展
善美康桥、观光绿道风景线是阳山县秤架瑶族乡今年打造完成的一条集农业生态休闲,快乐骑行健身、瑶族文化、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多姿多彩的乡村田园风景带。
秤架乡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部署,切实将河长制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相结合,先后投入使用4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集历史、文化、商贸、行人、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桥———善美康桥。并且还把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建造停车场,铺设河堤小道,完善廊桥附近配套设施,把廊桥打造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提高了乡民增收,助推秤架瑶族乡经济发展。
此外,秤架乡党委政府结合创建绿色森林小镇,以“瑶族文化、休闲健身、农业观光”为主题,投入六百多万元,铺设成十里河堤休闲观光绿道。绿道是自秤架村善美康桥起,延伸至杜菜村旅游集散中心,把观音禅寺、英明古街、大陂村上下街公园、八百海拔姜茶生产基地等景点连成一体。全长16.85公里,路面拓宽至5.5米,沿途既可以观赏陶江一河两岸秀美风光,又能进行休闲农业体验,是一条集瑶族文化、休闲观光、骑行健步于一体的绿色长廊。
绿道沿线还种植了柳树、紫荆树、樱花等树木,安装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新能源路灯,建有两个休闲小公园和两座观光亭,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首选地。十里河堤休闲观光绿道全面建成后,具有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全面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沿线土地开发利用价值,推动秤架乡农旅产业发展。
守一方绿水,护河流长青。秤架河道走廊,彻底改变了原来秤架河道乱堆乱建现象,让水更绿了,山更青了,乡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强了,秤架瑶族乡正奋力将生态文明书写在青山绿水间。
大崀镇:多举措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大崀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保护,多措并举,全力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守护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安全。
规范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崀镇高度重视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实地勘探,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研究部署对茶坑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成立茶坑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领导小组,负责跟踪整治任务的落实情况。目前,大崀镇茶坑水库现已按要求完成建设22座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罐工艺12个、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10个)。而未落实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庙公坑沿河两岸17个村小组(涉及农户503户、人口2313人)已纳入阳山县PPP模式整县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设计。
加强源头治理,规范饮用水源地标识标牌建设。请专业单位对大崀镇茶坑水库、庙公坑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标识标牌设置进行了全面的摸排,并制定了“合理、规范、实用”的标识标牌建设方案。茶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建设项目建设的目的是有效防止水源保护区的人为活动干扰,加强保护区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降低或避免备用水源水质污染风险,完成工程量包括隔离防护网10627.2平方米、铁门32.8平方米、界标9个、警示牌8个、宣传牌7个,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目前该工程已经按批复设计完成施工。大崀镇庙公坑河沿岸完成隔离防护网16500平方米,防护门37个,C25混凝土材料7728个,警示牌(铝板贴普通反光膜)26个,宣传牌(铝板贴普通反光膜)28个,界标(铝板贴普通反光膜)3个等,共投入资金约37万元。
目前,大崀镇庙公坑河沿岸,对跨越河流的六座桥梁建设污水处理收集应急池,对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导致的化学危险品事故径流入敏感水体进行收集,预防突发情况对水源保护区造成污染。
黄坌镇:美丽乡村、“六个一”工程建设推助河流水系治理
黄坌镇美丽乡村建设、“六个一”工程专项规划引入生态水利建设理念,与河流综合治理规划相衔接,统筹布局,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景观水文化等措施,有效推助区域河流水系治理,努力打造亲水宜居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推助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整治力度。黄坌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池74个,并对农村的河、沟、塘等进行全面整治,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水质净化等水生态修复方式,明显改善全镇河流水系面貌。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做好河道疏浚及河道岸坡整治。通过对水体流动性差、循环受阻的水源干涸的河段和沟渠进行清障疏浚,恢复和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持水流通畅,使“死水”变“活水”,大大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对村庄水毁及年久失修的河岸堤坡进行加固维修,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六个一”工程规划推助水生态修复及景观水文化治理。“六个一”工程规划在黄坌镇镇域范围远期规划新建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位于镇区加油站往阳山方向约800米处,纳污范围已包含本规划范围,本规划区生活污水经规划污水管网收集后排入规划范围外远期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将有效净化水环境;并规划在镇区范围内河流岸线新建人行道、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河畔农庄、休闲绿道、绿道主广场、河岸绿化提升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休闲、景观绿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空间,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黄坌镇将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探索出全域争创赶超蜕变新路径,河流水系治理与乡村振兴建设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为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黄坌迈进。
青莲镇: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秀美河流
随着全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推进,青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联合施工方、监理方与县水利局相关部门到现场勘察、规划,以河长制“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总体目标为理念,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为抓手,全力提升打造了一条以江口嘴至青莲大桥为重点河段的堤岸。
青莲村河岸堤面为3m,江佐村河岸堤面为1.5m,全力为群众打造一条风光秀美的河岸绿道。青莲河岸绿道于去年底已实现混凝土路面,并由青莲镇自行规划,完成初步植树绿化工作。
目前,青莲镇结合“镇街整治提升”工程,再次对青莲绿道进行景观提升,在青莲水青莲村段青莲大桥下游旧码头位置建设了具有青莲特色水乡艺术文化的龙舟文化公园,使青莲绿道容光焕发,成为青莲镇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太平镇:积极开展“清四乱”“五清”等专项行动
近年来,太平镇紧扣“水源地保护、水生态文明、水环境治理”三大任务,切实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努力为全镇高质量发展夯实良好水生态基础。
全镇已全面建立起镇总河长和镇、村两级河长管理体系,全面覆盖辖区内河道,形成了各级河长和河道巡查员、保洁员的巡查队伍架构,定责压责到人,有效确保落实到位。
今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统一部署的“清四乱”“五清”等专项行动中,太平镇行动迅速,积极将工作落地落实,采取水面清漂与岸边陆地垃圾清理相结合的方式,12个行政村同步开展“五清”“清四乱”等专项行动,由镇、村两级河长带队,对各自负责的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全镇共投入资金16.7万元,筹工筹劳约400人次,组织清淤、清漂、清障、清违垃圾约200吨,“清漂”大小河段35段,清理水域面积达1.8万平方米;并积极联动安监、环保、国土等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清理河湖病死禽畜、整治河湖违规堆沙、违规设置废品站等一系列行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水环境、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重拳出击,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围绕整治重点、结合当地实际,太平镇采取明察与暗访、白天与夜间相结合等方式,对辖区内主干河流、重点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和线索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边查边改,挂牌督办,限期销号;对发现的非法采砂行为,依法暂扣或没收采砂运砂机具,对当事人依法立案查处,追究责任;对涉黑涉恶的非法采砂行为,严厉打击,并深挖背后“保护伞”,从严从重追究违法犯罪人员法律责任,形成强有力震慑。
杜步镇:创建“河长制+扶贫”模式的志愿者保洁服务机制
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中,杜步镇创新服务机制,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创建了“河长制+扶贫”模式的志愿者保洁服务机制,充分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强旱坑村在宣传、安全、村内及河流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农村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初,省广电局定点帮扶的“旱坑村服务队”正式成立,成为杜步镇第一支村级公益服务队。目前这支服务队共32人,全部由在家有劳动能力而且又热衷于村的公益事业的贫困户组成,由村委会定期组织做好任务分配和日常保洁等工作。服务队的成员主要职责是当好旱坑村的“宣传员”和“保洁员”“河管员”,协助村委干部分发宣传资料,做好河长制工作宣传,负责各村小组的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及河道垃圾清理等工作。
村委会包片干部和各村小组组长每月将对服务队各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登记监督,并作为光伏发电项目分配收益的重要参考,以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分配原则,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村委事务和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旱坑服务队”的成立,进一步推动贫困村精神文明创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亦是推进河长制、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杜步的重要举措。
阳城镇:以雷霆之势落实“清四乱”专项行动
在全县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中,阳城镇反应迅速,积极行动,全面开展排查工作,以雷霆之势,依法对全镇范围内河湖沿岸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为推进河长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阳城镇河长办、畔水村委会、雷公坑村委会会同县河长办、水政大队等相关部门开展现场勘踏、调查摸底,明确整治工作任务后,便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行动迅速,全面落实整改措施。
自今年4月起,阳城镇组织镇、村干部实地放置禁止在河道两岸违规从事活动并限期整改的公告牌,并开展入户向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同时,畔水、雷公坑两村组织清理队伍开展庙公坑河专项整治行动,对沿河两岸高秆作物、杂草、河堤农作物进行清理,相关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同时,由镇河长办联合县河长办、县水政执法大队对畔水村村民河堤内经营农庄、河滩责任田地内种植果树高秆作物两户违规当事人发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其自行整改。目前,该农庄已经自行拆平,果场围栏已自行拆平,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月初,阳城镇政府联合县河长办、县水政执法大队开展庙公坑河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行动组织镇、村干部约40多人,搬运工人20人,对庙公坑河两岸存在违规占用河滩河堤种植农作物(玉米、豆角、芋头等)等行为进行全面依法清理,行动清理全覆盖、无死角。
目前,阳城镇结合县城扩容提质工程,积极配合做好庙公坑河的景观提升,绿水长流,岸绿景美,依附着美丽的连江河,换发河流生机。
江英镇:村级河长的“智慧巡河”与“巡河智慧”
每天带上手机,打开“广东智慧河长”APP巡河软件,一边巡河,一边在手机上做好纪巡河情况记录,是江英镇村级河长的日常事情。工作看似简单,但丝毫不掉以轻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巡河职责,江英河道愈发美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江英镇江英村支部书记、村级河长黄桥姐,正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村级河长应有的责任担当。黄桥姐对河长制工作十分重视,坚持每周使用巡河移动APP“打卡”一次以上,每当农忙季节或汛期时巡河次数更加密集。
“自"广东智慧河长"移动管理平台推出使用以来,所有河长实现了智慧巡河,有巡河轨迹记录,实现巡查、交办和处理问题自动化记录,方便、快捷。”黄桥姐表示,她并不是为了完成巡河任务而巡河,除了保证河道清洁外,还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角度出出发,做好沿河道路和跨河桥梁的巡查、管护工作,防溺水等一系列工作。
自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黄桥姐对巡河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可谓巡河巡出成效、巡出智慧。她结合当地实际,总结出“四个多巡”。一是农忙时节多巡。农忙时节,农民使用农膜及化肥、农药多,为防止农膜、化肥袋、农药瓶乱扔乱弃,黄桥姐不辞劳苦地走上田间地头,和种植农户耐心做好宣传教育,守护河流生态健康;二是强降雨时多巡。村中部分河道不宽,每当遇到极端天气造成强降雨时,河水就会浸路漫桥,严重影响群众出行。每当此时,黄桥姐必定组织村干部到各个路口、桥头进行交通引导,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三是节假日多巡。学生放假,特别是暑假期间,黄桥姐巡查河道、水库更加频繁,防止发生溺水事故。四是建房户多巡。为防止农户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在农户建房时,黄桥姐时常入户跟进建房情况,并要求建房户必须建有三级化粪卫生户厕,生活污水必须接入污水管网。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张丽思通讯员黄华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预防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切实消除路面隐患,阳山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