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英德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1.4亿元。陈咏怀摄
“今年以来,英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为企业降低成本5.2亿元。”日前,英德市召开重点企业建设发展工作座谈会,通过交流了解企业经营运转情况和存在问题,切实解决英德市重点企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通讯员熊成帆万山河
国土资源和配套服务成企业关注重点
长期以来,英德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今年2月26日,英德市委、市政府专门组织召开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民营企业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共收集政策建议、配套服务、道路交通、国土资源等问题和建议6大类56项,涉及23个部门4个镇街。其中,有31项国土资源类和配套服务类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占比逾半。截至12月18日,56项问题和建设已妥善解决28项,有28项在积极推进并已作出下一步安排。
此次座谈会上,海螺水泥公司、台泥(英德)水泥公司、英德农商行、佳纳能源公司、碧桂园房地产开发公司等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代表们纷纷发言,围绕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今后发展计划进行交流,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海螺水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全国各地项目建设不断增多,水泥的销量也持续上升。为了满足市场项目建设需要,希望英德市政府能尽快将水泥配料砂岩矿纳入到第三轮的矿权规划中。
“经过征求林业、生态环境、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已经将海螺公司的申请纳入2020年度英德市第一批拟设采矿权出让计划,并上报至英德市人民政府审批。”英德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回应道,预计近期将召开相关会议进行讨论。
佳纳能源公司负责人则提出,目前该公司正在推进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的项目,希望供电问题能够跟上,以满足项目生产需求。
英德供电局回应表示,目前正在青塘镇建设110千伏兴业站,计划在2020年投产,可满足青塘镇经济发展负荷需求。
“我们龙湾观湖花园正在建设,但英州大道南及周边市政自来水网管、污水管网等问题尚未完善,项目将在2020年底交付业主,如果相关设施没建设好,业主将无自来水使用、生活污水无处排放。”中博金谷房地产公司负责人提出当前发展难点。
城综局负责人对此表示,目前已完成英州大道南段污水管网可研性报道,准备上报市人民政府,待批复后可进入手续立项等工作。
“根据《城市供水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新建工程需增加用水的,其供水设施的费用应纳入项目总投资,英州大道南及周边的供水管网只要资金落实,公司即可施工及供水。”柏顺自来水公司负责人补充道。
精准施策针对企业“痛点”开“药方”
据悉,今年1—10月,英德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1.4亿元,增长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7%;实现税收收入13.1亿元,增长2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9亿元,增长9.5%。一系列数据表明,企业对英德市场的信心足,内需潜力较大。此外,英德招商引资成果喜人,今年新引进项目15宗,合同投资金额403.6亿元,其中合同投资额超100亿元的项目2个,英德正加快成为优质企业的投资热土。
与此同时,全市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尤其是今年按时高质完成机构改革工作,部门职能不断整合,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今年为企业降低成本5.2亿元;行政审批制度不断优化,探索实施了“一窗式”审批模式,建立“容缺受理”工作制度;创新驱动深入实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等。
“近年来,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助推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城市相比,我市企业发展仍然存在着总量不够大、骨干龙头企业不多等问题。”英德市委书记吴耿淡在座谈会上指出,企业提出需要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推进问题尽快解决,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吴耿淡说,一方面,对涉及用水、用电、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扶持资金等能短期内解决的问题,除土地审批等部分耗时较长的事项外,要在3个月内逐个解决落实,按政策不能解决的也要解释到位;另一方面,对企业关注的“钱、地、人”等问题,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痛点”,开出不同“药方”,把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比如,融资难问题,要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把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好,必要时可以依法利用政府资源,通过资金、基金投入等方式,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又如用地指标短缺的问题,自然资源局要把握2020年空间规划修编契机,对全市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需要的土地规模和指标尽量配齐,解决土地规模和土地指标问题。
“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调整和改革,也需要企业的创新和变革。”吴耿淡还提到,全市企业要强化抱团发展和协作发展意识,充分利用好三大产业园区平台,尽量将生产基地放在产业园区内,减少企业发展成本,提高发展效益,推动集聚发展;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部署要求,大力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学研合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尤其是要抢抓5G技术运用这一发展机遇,推动更多产品实现“智能+”;要高度重视产业链培育,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希望全市企业锐意进取,进一步营造形成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抱团发展意识,积极增资扩产,大胆改革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大活力。”吴耿淡说。
新闻推荐
康园中心负责人李瑛在指导李俊逸做手工。你想知道过去和将来的哪一天是星期几,通常是利用日历、手机或者电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