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李波完成280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献。受访者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溢子)“能多救一个人,就多救一个人。”今年40岁的退伍军人李波根本没想到,2014年的一次无心之举,会在5年后给一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带来生命的曙光。
今年8月,李波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病患初步配型成功。11月21日,他前往采集地点进行第二次配型。12月13日,他从佛冈赶往广州南部战区医院,经过5天准备,完成280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献。由此,李波成为佛冈县第2例、清远市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280毫升造血干细胞
2017年1月,佛冈正式启动汕湛高速公路佛冈段征地拆迁工作。同年,湖南娄底人李波来到佛冈,负责汕湛高速(佛冈段)项目征迁协调工作。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的他,基本上半年回一次老家,看望老婆孩子。今年8月,在接到红十字会的通知时,他才回想起,自己5年前曾经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留样登记,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正是这一次“无心插柳”的举动,给一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每天都有那么多患者配型不成功,我是抱着给患者多带去一份希望的心态,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李波告诉记者,在刚完成留样登记的时候,他每天都会关注自己有没有配型成功的相关信息,没想到这一消息的到来是在5年后。
今年8月,在被告知与一名病患初步配型成功后,李波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我了解到,不少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留样登记了很多年,也没有配型成功。既然我能够帮助这名患者,就没什么好犹豫的。”
于是,经过沟通协调,11月21日,他前往采集地点进行了第二次配型。配型成功后,12月13日,他从佛冈赶往广州南部战区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工作。12月18日,他将280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献给一名来自香港的患者。完成捐献后的第二天,李波就回到佛冈,继续投入工作。“现在捐献的过程并不痛苦,只是比平时献血的时间长一点。”
献血习惯已养成十余年
“人有旦夕祸福,谁也说不定自己与家人什么时候可能会遇上意外。推己及人,如果患病的是你或是你的亲属,你就能够明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对于李波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为,他的父母均表示支持,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他们的支持,更令李波坚定了这一想法。
事实上,早在10多年前,李波就已经养成献血的习惯。2000年,李波从老家前往广东省工作。从2001年起,每当在路上遇到献血屋或者工作之余有空闲时间,他便会习惯性地去献血。
“我本身并没有太多高大上的想法,献血这个行为,其实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李波告诉记者。十几年来,他辗转广州、深圳、佛山、娄底等多个城市工作,在这些城市的献血屋,均留下了他的身影。
捐献完成回归工作之后,不少同事向其咨询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在他看来,红十字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很多人其实都不太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还认为是以前的捐献骨髓。其实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现在能够直接提取造血干细胞。当了解到更多相关知识的时候,也许就有更多人参与其中,能够救助更多的患者。”
新闻推荐
贫困户在扶贫车间里工作。通讯员供图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黄丽珍近日,记者了解到,佛冈县为帮助贫困劳动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