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中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杨衍聚正在为患者进行龙氏脊柱正骨手法康复治疗。(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曹成飞摄)今年16岁的阿吉(化名)最近在医院检查出脊柱侧弯32°。阿吉的父母非常疑惑,他们刚发现孩子的肩膀高低不一,怎么一检查就这么严重了呢?
清远市中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杨衍聚介绍,由于早期脊柱侧弯的孩子无任何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家长忽视,等发现孩子双肩不等高、一侧背部隆起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错过了最佳的保守治疗时机。对此,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脊柱健康,对脊柱侧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脊柱侧弯最佳治疗年龄为18岁前“六个步骤”快速检查孩子是否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是以脊柱的某一段持久地偏离身体中线,使脊柱向侧方凸出弧形或“S”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国际脊柱侧弯研究学会提出:应用脊柱侧弯角法测量站立正位X线片的脊柱侧方弯曲,大于10°为脊柱侧弯。
10~14岁是青少年的发育高峰期,也是脊柱侧弯发展的高峰期。据了解,青少年脊柱侧弯是18岁以下青少年发病率第一的骨科疾病,发病率为3%-5%,国内有1000万青少年已经患有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的角度越大,其带来的危害也越大,除了影响孩子的外观体态意外以外,还会带来脊柱功能受限、肺活量降低、疼痛、运动受限等影响。
那么,家长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检查孩子脊柱是否侧弯呢?杨衍聚表示,通过脊柱侧弯六步筛查法进行检查。
首先,让孩子脱掉上衣或穿紧身的内衣,光脚站立,家长站在孩子背后观察:第一步,看两肩是否等高;第二步,看背部的肩胛骨,是否有一侧向后凸起;第三步,用拇指检查背部的肩胛骨,看两块肩胛骨的最下端是否等高,接着,让孩子弯腰,双手自然下垂;第四部,触摸并对比孩子的双侧背部是否有隆起,是否对称;第五步,触摸孩子的双侧腰部是否有隆起,是否对称;第六部,用食指和中指夹着脊柱突划下来,看是否能划出正常的直线。
这六步当中只要有一步发现异常,都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康复专科检查,拍摄X光片进一步确诊,一旦确诊就应该及时、系统地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侧弯治疗的最理想年龄是18岁以前。成年后,人体的骨骼发展已经趋于稳定,治疗效果会降低。
三大保守治疗方法纠正脊柱侧弯
医生:早发现早治疗可避免手术
“侧弯角度在60°内,可以通过物理康复进行治疗,如侧弯角度超过60°,则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这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终生的。”杨衍聚提醒,一旦发现脊柱侧弯要及早进行治疗。
在杨衍聚的印象中,有一个患者的遭遇令人扼腕。正在读高三的小王(化名),在医院检测出脊柱侧弯30°。考虑到孩子高三学业繁重,家长没有带孩子及时治疗。由于正值生长高峰期,小王的生长发育很快,半年后,小王的脊柱侧弯从原来的30°,快速扩大为60°,无论是外观体态还是生长发育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而这时,由于侧弯角度太大,错过了保守治疗的阶段,小王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即使通过手术,最多只能纠正10~20°,并不能完全将孩子的脊柱拉直。”杨衍聚说。令人痛惜的是,这场手术过后,小王的脊柱上多了21根钉子,而且,这些钉子将终生留在他身上。
“如果能及早发现侧弯,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上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杨衍聚说。如果脊柱侧弯在60°以内的,可以通过龙氏脊柱正骨手法、德国施罗斯训练法、佩戴支具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进行矫正。
龙氏脊椎正骨手法,是运用独创的正骨手法进行纠正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青少年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往往也伴随着脊椎错位,最常见是胸、腰段脊椎的旋转式错位、侧弯侧摆式错位,运用龙氏治脊疗法的三步定位诊断,对患者的侧卧摇压法和按腰搬腿法,起到纠正错位、松解粘连的作用。
德国施罗斯训练法是将形体矫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病人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正确的坐姿和走姿等,避免侧弯曲线的加重。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针对患者脊柱侧弯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施罗斯操指导,主要借助肋木架、瑜伽球、瑜伽垫作为训练器材,指导患者进行如下训练:腹式呼吸、靠墙站、坐、走、门框运动、圆柱运动、池塘上的青蛙等运动。
佩带支具治疗适合用于脊柱侧弯大于或等于30°的患者。大角度侧弯的患者如果不进行支具矫形,而单靠锻炼和理疗,脊柱侧弯可能还是会不断加重。支具矫形的生物力学依据:骨骺压力法则,骨骺(骨骼不断生长的中心)所受压力增加,骨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骨骺所受压力减小,骨的生长就会加速。而支具治疗最根本的生物力学原理是:顶椎区椎体凹侧生长终板负载减小,从而刺激凹侧区的椎体声场。
此外,辅助心理治疗在治疗脊柱侧弯中也很重要,辅助心理治疗的对象应包括孩子和家长。对于身体的变形,孩子一时之间很难接受,而且容易遭受同龄人的嘲笑,这需要医生和家长花费很多精力进行沟通,让患者感受到一直有人在身后在陪他(她)一起战斗。否则,患者很容易自暴自弃或者半途而废,因为治疗过程常常需要忍受身体的不适甚至疼痛。而治疗过程中,部分家长由于急于求成,将不满情绪传递给孩子,要求孩子加大训练量等等,这反过来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妨碍治疗进程。这要求医生和家长互相、主动进行沟通,医生第一时间将患者病情的好转传达经给家长,家长主动多与医生进行沟通,并主动督促患者跟进治疗。
采写: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曹成飞通讯员成谕福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陆妍思报道12月26日,广东广清空港产业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清远揭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核心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