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
近日,75岁的刘奶奶(化名)自感不舒服多日,在家人的陪护下到清远市人民医院看病,谁知在前往医院的路上病情迅速加重,刚踏进医院的住院大厅,就口吐鲜血倒下了。这一幕被刚好下班的医生看到后,与院内的输送工人、保安一起默契配合,上演了一场“生死营救”。(12月28日《清远日报》)
2019年的12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的杨文医生,被患者家属孙文斌极其残暴的砍倒在血泊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如此惨烈的行凶案件却发生在平安夜的晚上,受害者又是一名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并且在医院领导和同事当中享有极高声誉和口碑的急诊科医生,此事经媒体报道以后,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很快,国家卫计委也公开发声,谴责凶手的暴行,并且明确指出,这不是一次医疗纠纷,而是一次严重的刑事案件。同时,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联名发声:“悼我同袍!严惩暴行!”
一次本不该发生,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再一次把医患关系这个老生重弹的话题推到了公众的面前。而在距离北京几千公里的广东清远,医患关系却呈现出另外一种态势。当75岁的刘奶奶(化名)在家人陪护下到清远市人民医院看病,结果刚踏进医院住院大厅就口吐鲜血倒了下去。危急时刻,正好下班路过的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巧汶医生看到了这一幕,他二话不说,马上参与对患者的急救。
正当李巧汶等人在思考如何将患者运送至ICU时,医院的输送工人秀姨和保安黄先生推着车床赶到了现场。原来,从周女士扶着刘奶奶进门,秀姨就留意到了这个特殊的病人,由于事发紧急,她来不及上前打招呼,快速转身呼叫保安并寻找最近的车床。车床到来后,三人合力快速将病人转送至ICU抢救。从刘奶奶进门到被送至ICU的过程,不到5分钟。就这样,人民医院的医生、输送工人、保安,一起携手、共同参与,帮助患者化险为夷。
患者家属的表现同样值得肯定,因为现场情况紧急,患者家属没有来得及向当事参与施救的医护人员、保安等说声谢谢,在患者病情稳定,转危为安以后,患者家属辗转找到了李巧汶、秀姨和黄先生三人,郑重地向他们说声“谢谢”。这声来自患者家属的“谢谢”,看似普通,但是它背后代表的,却是医患关系的和谐、是医疗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是医患之间本该有的样子。
我们并不想刻意拿发生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的“暖闻”和发生在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悲剧进行比较。我们想说的是,医患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并且学会换位思考。用清远市人民医院李巧汶医生的话说,面对那样的场景,相信不管是哪位医生遇到都会毫不犹豫冲上去救人的。当医院的输送工人、保安,都知道如何帮助危及病人,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在这样的医疗机构,医患关系能不和谐吗?
近年来,在清远有关部门的引导和要求下,包括市人民医院在内的清远市医疗机构,都高度重视医风医德的建设,高度重视医患关系的维护,所以近年来清远极少发生严重的医患纠纷和矛盾,却时不时传出医患关系和谐的“馨闻”和“暖闻”。作为患者,要始终相信,绝大多数的医生、医护人员,是从内心期盼患者病情好转,希望帮助到患者和家属的。这不但源于一份医者仁心,同时也是源于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所以,到了医院就选择相信医生,少些对医护人员的猜忌与误解,应该是每个患者和家属的“必修课”。
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患者家属杀医案件发生以后,网络上也传出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一些网友根据自己的就医经历,认为有些医护人员面对患者的态度确实不够友好,很容易在本就因病焦虑的患者和家属心头火上浇油,引发纠纷和冲突。这也是一种客观事实,值得所有的医护人员反思。
归根结底,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希望清远的每个市民,每个医护工作者都应该对此有所思考,有所启发。
□陈树强
新闻推荐
■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既有融合流行元素的Vlog短视频征集活动,也有高屋建瓴、关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与自媒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