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业人才更加关键。”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14日上午正式开幕,省人大代表、连州市水果技术推广站站长黄美聪带来8份建议赴会。其中,为写好关于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建议,她花了近一年时间走访调研,在去年相关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再次呼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振兴。
连州基层农技人员50岁以上近六成
35年来,黄美聪一直从事水果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管理,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广东省“最美农技员”、全国“最美农技员”和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等荣誉称号。“三农”发展一直是黄美聪关注的重点。履职省人大代表期间,她提交的建议多数涉及“三农”问题。
就全市范围来看,连州蔬菜生产和水果种植的面积都比较大,拥有连州菜心、水晶梨等地标产品,高山绿稻、星子红葱、油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近日在广州市北京路举行的清远市乡村新闻官爱心年货节活动中,来自连州的香菇和富硒沙桔糖等农特产受到了“老广”的欢迎。
作为见证并推动连州农业发展的农技专业人才,黄美聪却直言,目前连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农业企业管理人才短缺以及农业生产实操人才短缺等问题。
她援引一组数据介绍说,据初步调查,就连州市的农业技术人员结构情况看,连州现有基层农技人员49人,其中50岁以上的29人,占59%;40-49岁的17人,占35%;30-40岁仅3人,30岁以下的农技人员为零。“从这些数字来看,基层农技人员老化和人员断层的问题相当明显。”同时,基层农技人员由于长期以来缺少集中培训和系统学习,对于实用新技术的传授和技术指导的能力也明显下降。而近年来很多农业技术培训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未能普惠基层农技人员。
“目前一些企业投身发展农业,这本是好事。但由于老板本身不懂农业,又缺少懂农业、爱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农业管理人才的帮助,在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和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投入大、产出少、亏损面大、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黄美聪还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产业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上述情况,有的果树类项目,只能中途停止或被迫转型。
建议壮大基层农技队伍
“农业人才不振兴,将很难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在黄美聪看来,真正要做好农业,必须要壮大基层农技队伍。因此,她建议相关部门对现有的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制定能够健全和壮大基层农技队伍的政策措施并加以落实。
她还建议,相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省级涉农院校和地级市高校增设作物栽培、植保、加工、经营管理等涉农专业,降低录取分数,鼓励学生报考就读,并给在读学生一定的补贴,大力培养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学校(院)、成人教育学校(院)的作用,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
对于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她建议相关部门可鼓励其建立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和培育农业生产专业服务队,有针对性地对队员进行实操技术培训,大力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范围与能力,更有效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采写: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许甜通讯员郑志刚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周璐通讯员张荣华去年12月27日,九陂镇召开了全镇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