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委全会报告提出,该区将坚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定位。曾亮超摄
目前,广清空港物流产业新城正飞速发展,中国南部物流枢纽项目一期投入运营。曾亮超摄
1月15日上午,中共清远市清城区委七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受区委常委会委托,清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泽军向全会作报告。全会报告提出,清城区将坚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定位,精心谋划落实好五条具体实施路径,坚持“抓基础、强基层”工作导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开创清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一
广清一体化
去年,广清产业园(清城园区)累计签约项目149个、投(试)产企业48家,1—11月完成产值61.87亿元,同比增长53.2%;清远互联网+创新产业园正式揭牌,中国南部物流枢纽园区首期建成运营,全年引进投资项目85个、总投资379.8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0.8%,江南水厂、欧派南方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金发科技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今年,清城区将用好“双区驱动效应”,积极参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广清产业共建,打造环湾区生态旅游高地。
关键词二
城市扩容提质
去年,燕湖新城累计建成公共基础设施项目30个,飞霞山市民公园、“一江两岸”亮化提升工程顺利完成,南岸公园动工建设。省职教城5所院校正式启用,二三期工程纳入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清城区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创文六大提升工程”,累计建成社区体育公园28个,改造升级农贸市场14个、公共厕所63间。
今年,清城区将高质量推动城市扩容,高标准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高水平加强城市管理,积极打造“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验区。
关键词三
高质量发展
初步预计,去年清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预计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4.4:38.9:56.7,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6%、6.1%和25.6%。同时,清城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门式一网式”基层政务服务改革,行政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7%;率先建成全市首个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成为全省第一个将省集中式社保系统平台延伸至村居的县(市、区)。
今年,清城区将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狠抓平台和项目建设,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健全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关键词四
乡村振兴
去年,清城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累计建成美丽乡村382个,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源潭新马、龙塘集美云曼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4个村庄入选全省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出台《清城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全区所有行政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今年,清城区将高标准建设清远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乡村旅游和田园综合体发展,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健全美丽乡村管理机制。
关键词五
三大攻坚
去年,清城区集中力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33户6647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配合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涉恶团伙27个。
今年,清城区将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积极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年底前现行标准下3833户6647人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环境污染事故追究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关键词六
提升群众幸福感
去年,清城区以“抓基础、强基层”“一切为了群众”为工作导向,全年财政民生投入37.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5%。城乡低保等6项底线民生保障标准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建成全省首个公益性家政服务超市。完成锦兴小学等6所学校(幼儿园)的新建扩建,新增学位12780个。清城区人民医院新院完成土建工程80%,新建锦兴社区卫生服务站。
今年,清城区将健全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办好区十件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今年民生支出占比提高至80%左右;健全完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链接
2019年清城区取得这些成绩
1.成功入围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清远互联网+创新产业园正式揭牌;
3.东鹏控股通过IPO审核,实现全市A股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4.省职教城首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5.成为全省第一个将省集中式社保系统平台延伸至村居的县(市、区)。
■解读
“双区驱动效应”下
探索具有清城特色的
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广东广清接合片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范围涵盖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英德连樟样板区。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持试点先行,高水平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打造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中共清远市清城区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报告提出,着眼于破除现行体制机制束缚,清城区将探索搭建有效平台,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积极探索具有清城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加快融入广州一小时生活圈
来自越秀区儿童医院的副院长张涛在清城区凤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博士工作室,将指导该中心开展多种多样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儿童进行防病治病,同时支持中心的医生到越秀区儿童医院免费进修学习。
每一个民生小切口,都是广清一体化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新一轮帮扶以来,清城区新引进项目5个,投资总额达84.33亿元。越秀区的22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与清城区的38所学校签订帮扶协议,实现全覆盖。清城区10家医疗机构在分别与越秀区6家医疗机构在实现全面结对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医疗技术支持。2017年以来,累计派专家到清城区支医405人次,专家支医诊疗9134人次,专家诊疗支医天数1141天,专家指导开展疑难手术193例。
在全国、省、市的部署下,清城区正积极参与试验区建设,认真研究广清接合片区5项试验重点,配合编制市、区两级试验区实施方案。
报告提出,着眼于破除现行体制机制束缚,清城区将探索搭建有效平台,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积极探索具有清城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把广清两市共建试验区作为推动广清一体化和入珠融湾的新平台,全面接轨广州市的产业分工、城镇建设发展、民生和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体系,加快融入广州一小时生活圈。
加快产业共建打造环湾区生态旅游高地
“湾区所向、广州所需、清城所能”的结合点就是下一阶段清城区的发力点。
目前,广清空港物流产业新城正飞速发展:中国南部物流枢纽项目一期投入运营,广东锦邦冷链仓储物流园项目、城际清远源潭综合物流产业园项目、清远源潭·智慧供应链枢纽项目等都在加快推进中。
清城区将全力配合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以清远国家级高新区、广清产业园(清城园区)、广清空港物流产业新城、清远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华南声谷)等为载体,精准吸引湾区城市的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物流园区等项目,以及生物制药、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大数据、新材料等先进产业向清城布局。
借助省实施“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系列培育工程的契机,清城区精准对接“双区”对高质量生态产品的需求,积极打造大湾区“菜篮子”产业链,推进优质农产品对接“双区”大市场。以广清农业众创空间为重要载体,打通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农产品进入大城市的通道,不断提升清城农产品在大湾区的市场竞争力。
在产业共建的同时,清城区将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生态合作区建设,与大湾区城市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联动机制。大力发展主题公园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特色小镇旅游、高端商务休闲旅游,加快把清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市民休闲旅游目的地。突出北江自然生态特色,串联飞霞风景区、栈道、河鲜美食等旅游和文化资源,建设独具岭南特色的北江旅游经济带。
新闻推荐
清远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确保广清城轨北延省职教城线6月前动工
清远日报讯1月9日上午,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广清城轨二期、广清地铁的规划建设,确保广清城轨北延省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