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彭翔诊治患者病情。通讯员供图。得了痛风十余年,70多岁的刘大爷(化名)却一直未系统地就医,每次痛风发作,就吃几颗止痛药了事,不痛则不理,直到四肢长满了痛风石,穿不上鞋,手指也不能弯曲。半年前,刘大爷在家人的劝说下到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检查发现,他已患痛风性肾病,肾功能只剩下30%。医生开始为他进行规律降尿酸等系统治疗。半年后,刘大爷的痛风石已缩小了一半,可以顺利穿上鞋了。
一痛就吃止痛药痛风石没消失反而越长越大
“每天晚上都疼得蜷缩起来,根本睡不了,白天稍微缓和了一点,他就抓紧时间赶紧睡。”刘大爷的儿子阿峰(化名)心疼地说。在他印象中,父亲十几年前就有痛风的毛病,刚开始疼痛不算厉害,吃一两片止痛药还能熬过去,但近几年病情越来越严重,加大止痛药的剂量也无济于事。可刘大爷一直都没有进行系统的治疗。“每次劝他去看医生,他就四处寻医,每次都说没有效果,坚持不下来。”阿峰说。
刚开始,刘大爷双脚的大脚趾上长了“青春痘”大小的痛风石。后来,痛风石就像竹笋一样生了根,开始越长越多,蔓延至脚踝、膝盖、手指、手肘等等。而最大的痛风石长在脚上,几乎和网球一样大。
“太大了,根本穿不上鞋,只能把鞋子剪烂了塞进去。”刘大爷说:“之前也试过在其他医院做了痛风石切除手术,但是切了以后很快就又长出来了,而且伤口还难以愈合。”另外,刘大爷手指上的痛风石也没“闲着”,紧紧地压迫住了关节,导致手指不能弯曲,近两年,他连刷牙、拿筷子这样简单的动作也完成不了。
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彭翔指出,刘大爷靠吃止痛药来应对痛风,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短期的痛是止住了,但是尿酸降不下来,痛风时不时就会“卷土重来”。另外,刘大爷靠止痛药抑制疼痛,容易落下了胃肠毛病。胃黏膜长期在止痛药的刺激下,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胃中的消化液等就会侵袭胃壁,造成溃疡、糜烂甚至胃穿孔,造成慢性胃出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痛风的老患者会有不同程度贫血的原因。
痛风石可以消除降尿酸是治疗的王道
痛风病人为何会长痛风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尿酸高。人体的血液环境如同一杯水,尿酸就相当于水杯中的盐。当水中放置的盐超过一定的浓度时,盐就难以溶解,甚至从水中析出,沉积在杯底。同样的原理,人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越高,则越容易发生尿酸钠结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痛风石。值得注意的是,血尿酸浓度越高,病程越长,发生痛风石的机会越多。
痛风石最容易发生于脚上第一趾指关节,也就是脚趾第一个大拇指的第一节,随着病情加重越会往上长,蔓延至脚踝,然后是膝盖,继而到手部。疼痛的发生最开始可能是单关节急性疼痛发作,越到后期则可能变成多关节一起发作,止痛药也无法压制。
“痛风石是可以消除的,只要能系统治疗,降尿酸。”彭翔说道。如同盐水一样,当水里的盐浓度降低了,沉积的盐就能溶于水,直至消失。同理,当人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降低,痛风石也会慢慢被吸收,直至消失。
在彭翔的指导治疗下,刘大爷开始系统用药,控制血尿酸。“吃药3个月左右,就能明显感觉到那些石头变软了,变小了,半年左右,可穿上鞋了。”刘大爷宽慰地说。
正常男性的血尿酸值是150~420μmol0l,在治疗期间,刘大爷的血尿酸一直控制在300μmol0l左右,血尿酸的浓度降低了,痛风石就能消下去。“但是血尿酸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并不是越低越好,所以病人吃药期间要定期检测,边治疗边调整药物的用量。”彭翔介绍。
新闻推荐
用“连心卡”搭建代表选民“连心桥”清远市又一人大工作做法被评为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许甜通讯员郑志刚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传来喜讯,清远市佛冈县人大常委会“用"连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