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已有62家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图为蔬菜基地员工正在忙着采摘。南方日报记者黄津摄
清远全力推动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实现稳产保供。图为清城区石角镇波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在采摘蔬菜。
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在英德市横石塘镇共耕村,田地里已盖上地膜,农户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焦莹摄
近一周蔬菜收获面积约8.3万亩,收获产量约10.9万吨;全市生猪存栏约156万头,2月可出栏约20.8万头;家禽存栏3000多万只,近期可供应水产品约4.5万吨……
清远是全省陆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和农业农村大市,长期以来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清远农业农村部门全力做好抗疫情、促生产、保供给工作。笔者从清远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清远正在全力推动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实现稳产保供。
同时,清远正在抓紧时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努力扩大蔬菜和粮食种植面积,抓好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充分保障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产能
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复工复产
日前,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工作组实地指导,要求全市各地严格落实“菜篮子”属地管理责任,积极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产销衔接、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笔者了解到,清远目前粮食储备、肉菜供应充足,生产经营粮油、蔬菜、水果、畜禽、蛋类、水产的农业龙头企业已基本复工复产。
截至目前,全市饲料企业90%已复工,其余本周内将陆续恢复生产;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全部复工。
据初步统计,全市粮食、蔬菜、水果在田面积分别为0.28万亩、11.53万亩、4.34万亩;近一周蔬菜收获面积约8.3万亩,收获产量约10.9万吨;全市生猪存栏约156万头,2月可出栏约20.8万头;家禽存栏3000多万只。其中,天农清远鸡近期出栏约300万只/月,日均屠宰量3.5万只;全市可放养池塘面积约9万亩,近期可供应水产品约4.5万吨。
笔者日前在清远金百利农业有限公司看到,刚刚加工完成的大米已堆满仓库。
“得知疫情发生后,我们公司从大年三十就开始启动应急预案,2月10日全面恢复生产。目前所有员工都已上岗,产能已经满负荷运行,每年可以加工大米成品6万吨。”该公司张经理介绍了企业复产复工情况。
销售
加大线上线下“带货”力度
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清远农业企业不同程度遭遇销售渠道收窄、农产品卖难等实际问题。
为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发动全市农业企业加入“全国滞销农产品采集供公益平台”、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鼓励农业企业在自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带货”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并联合南方+APP等媒体平台开展视频直播、网络对接等活动,进一步加大线上线下销售力度。
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农产品供应信息已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推介,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广东清远农家商城等多家采购商、配送企业也加大了对清远农产品采购配送力度。
2019年12月底,位于清城区源潭镇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清远配送中心正式开业,为清远农业企业搭建集产品检验、检测、通关等“一站式”高效服务。该中心日前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鼓励支持实体与电商全方位参与,使市场与生产有效对接。
2月14日下午,清远市疫情防控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调度中心正式启动,进一步畅通了清远农产品配送、销售渠道,打通了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通过协调邮政等物流企业,加大农产品收件运输量。
另外,针对清远市佳信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清远市江丰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反映的农资运输“最后一公里”瓶颈未完全打通、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等困难,清远已协助9家企业办理批量出货到外省市的通行证,并为近80家有需要的企业办理了《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切实保障农产品和农资的正常生产流通和供应。
各地行动
清城:搭建绿色通道发挥互联作用
位于清城区东城街新桥村委会土岭村民小组的地缘葡萄园种植棚里,三辆钩机正在挖栽植沟,工人们戴着口罩,各自低头忙着用锄头堆土。
新桥村党总支部书记、乡村新闻官吴灿开介绍,该葡萄园由清城区地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共计170亩,春节前已经平整好土地,搭建了种植棚。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现场正在开工的村民,每人间隔四五米以上,避免人员聚集。“疫情防控、农时开耕两不误,前期先起好坑、堆好土,等葡萄苗从山东运过来,预计清明前可以种植,明年六七月可以挂果。”
开春以来,清城区按照省、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要求,确保疫情防控不误农时,尽最大努力维持农村生产生活秩序;搭建了绿色销售通道,充分整合发挥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互联互动作用,及时有效发布市场需求信息、生产供应信息、物流仓储冷链信息,推动市场、生产、销售对接。
清新:做好保供工作畅通运输环节
为进一步做好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清新区多措并举强防控、稳生产、保供给。譬如:组织工作人员到农业企业进行疫情工作检查;成立农业农村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农产品保障组等8个工作组,开展全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稳产保供工作;主动协助民生保供企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畅通企业运输环节;抓好以“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为重点的保障供应,保障满足市场供给;通过驻点在家禽批发市场24小时值班检疫、加强批发市场与屠宰场巡查确保肉食品的安全、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定期开展清洗消毒等方式,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不让重大动物疫病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叠加。
同时,为了战疫关键时候餐桌上的农产品更安全,在源头产地排除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等安全隐患,清新区农业农村局加大抽检力度,并为农产品主体提供免费抽检、送检测报告上门等服务,使附有权威检测报告的农产品及时对接超市和电商平台。据调查摸排,目前,清新区基本上所有农业经营者都已复工。
英德:形成农产品供给表印发生产应对措施
在英德市九龙镇金造大围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戴着口罩挥着锄头,翻地、平整土地或铺地膜,一派春耕忙碌景象。在横石水镇横岭村的蔗田里,有的农户忙着砍蔗装车,有的已经完成了耙田、起垄、地膜覆盖等工序,开始种植新一年的甘蔗苗。
开春以来,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对辖区冬种生产基地和屯储农产品的供应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形成了《英德市防控冠状病毒期间“菜篮子”农产品供给表》。同时,协助辖区经营主体通过“清远农家”和广东农产品采购商联盟会等各类平台销售农产品。
为做好疫情期间春耕备耕生产,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还通过电话直接“点对点”沟通和派出工作组到各镇督导的方式,引导各经营主体按照政府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并组织好生产。尤其针对茶叶生产,联合该市气象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制定,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保障英德2020年春茶生产的应对措施》。
佛冈:陆续组织开展复耕种子肥料供应充足
在佛冈县迳头镇井冈村,戴着口罩的村民正在田间地头为柑橘杀虫清园,给柑橘翻土、剪枝、施肥,进行春季综合管理。为了不让春耕生产因疫情防控受到影响,迳头镇协同佛冈县农业农村局开展疫情期间农业安全生产技术巡回指导,指导柑橘种植复工复产。
目前,迳头镇的佛冈县大苗农业科技公司已顺利复工复产,农业技术人员已投入到柑橘复种的指导工作当中。为做好疫情期间春耕备耕生产,佛冈县农业农村局近期派出工作组到各镇督导春耕备耕、物资和种子贮备情况。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关解善介绍,县内五丰园、维德农业等农业公司已陆续组织开展复耕,目前各镇的杂优品种、水稻品种、花生品种等种子都很齐备,农机、肥料、农药的供应正常,土地备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连州:开辟网络销售渠道打通田头到餐桌路径
近期,连州市相关部门积极赴各乡镇开展调研,指导各地有序复工复产。截至2月15日,全市已有84家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复工复产工作,连州市正在加紧制定出台相关指导意见。
在连州市西岸镇,连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采摘工人已经有序复工复产。公司全体员工每天上班前都会接受体温测量,如果体温有异常,则立即要求其停工。同时,该公司还要求所有工人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和手套采摘蔬菜,并尽可能在菜心基地进行封装,减少接触机会。每天都会对冷冻库、运货车辆、公共场合进行消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打通田间地头到顾客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公司与当地农户共同琢磨开辟网络销售渠道,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收到菜地直供的新鲜蔬菜。
阳山:出台指导意见抓好保障供给
在阳城镇鱼水村,当地群众已开始进入蔬菜种植基地采收蔬菜。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当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之余,也引导职工安全返岗、顺畅复工。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复工复产工作,阳山县农业农村局迅速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农业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调研、指导恢复生产,及时向各乡镇、定点屠宰企业(场)发放防护、消毒物资及禽流感疫苗,指导落实对活禽交易市场、养殖场、畜禽运输车辆消毒全覆盖,要求各镇乡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农业生产复产和农产品保障供给。
连山:加强屠宰管理保障肉品供应
连山一方面落实家禽交易市场“1110”制度,进行消毒大行动,在县城屠宰场、肉类市场、活禽市场消毒面积3.5万平方米,养殖场消毒面积17.5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对被取消定点屠宰资格的福堂、太保、禾洞镇生猪屠宰场开展巡查,组织屠宰户到县城屠宰场集中屠宰生猪,开展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动;抓好县城屠宰场检疫检验监管和非洲猪瘟检测工作,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目前,连山种猪场生猪存栏1.89万头,养殖户肉猪存栏0.96万头。2020年1月至今,县城屠宰场屠宰生猪1210头,确保了肉品的供应。
连南:蔬菜基地日产5000多斤主供大湾区
目前,连南已有5家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6家)的83%,其中五类工业企业有4家。全县48家农业经营主体,复工14家。两大蔬菜基地开工复产种植面积共有900多亩,日产蔬菜5000多斤,主要供往粤港澳大湾区。
同时,该县加强农业服务指导,积极组织植保、种子、土肥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好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良种良法引进推广。目前,全县调运水稻、玉米等种子6万多斤,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调运储备充足,确保春耕农业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南方日报记者赫鹏翀苏晨黄津黄玉熹段灿程浩贺欢焦莹
见习记者何帆燕
通讯员冯英阳卢志满张丽思邓文锋谭争
苏红芳房靖洋易亮张涓涓李丽珍
统筹:魏金锋
新闻推荐
“7天速度”完成一项紧急援建项目 坚守奋战在工地 党旗飘扬见精神
■中建五局华南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锋等多位党员与工人一起,日夜连续奋战在工地上本报记者蓝业佐摄1月30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