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梅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校+村”合作优势,利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还以为砂糖橘卖不出去了,但今天一天就卖出5000多斤,还是我们党组织有办法!”2月20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永梅村砂糖橘种植户蒙学军满脸喜悦,在永梅村党总支的帮助下,他原本滞销的砂糖橘如今销售过半,挽回了近万元的损失。
疫情当下,交通受限,门店不开,许多农户的农产品出现不同程度滞销。对此,永梅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校+村”合作优势,利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2月17日至20日,线上接到订单量逐日递增,在线下也累计卖出滞销蔬果8000多斤。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黄津通讯员练柏娟
线上推出“68元助农计划”打开滞销农产品销售网络
过去,为了帮助村民摆脱贫困,永梅村党总支鼓励村民大规模种植水果、蔬菜,单是砂糖橘和春桔的种植面积就有260多亩。春节以来,受疫情影响,该村急待上市的滞销水果蔬菜已达到30多吨。
56岁的蒙学军种了30多亩砂糖橘,有1万斤滞销。“平时过年前后都会有商家来到村里大批量收购。今年受疫情影响,商家没法来、也不愿来收购,很难卖掉。”
永梅果蔬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蒙仕亮为了滞销农产品的销路没少操心。种植技术员出身的他深知,连日来霜冻夹雨的天气直接影响水果的收成。眼看挂在果树上的果实越掉越少,蒙仕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时,回乡创业大学生、连山蒙峒古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蒙美芹提出“线上+线下”的销售方法。“村路不通网络通,市场不开快递开。”蒙美芹说干就干,马上联系其本科及研究生母校校友会说明农产品滞销情况,希望能为农户寻找销路。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两位校友会会长的支持,最后决定由永梅村党总支与西北民族大学广东校友会、广东财经大学清远校友会联合推出“68元助农计划”,帮助农户推广砂糖橘、沃柑、春桔香菇、菜心、竹笋、南瓜等滞销农产品。
“"68元助农计划",购买者不需要出门,只要在网络平台下订单,就能在家坐收到大山里种植的绿色无公害果蔬。”蒙美芹说,这是一个双赢计划,农户的农产品有了销路,也让宅在家里的百姓“菜篮子”有了质量保证。
同时,蒙美芹还在各微信群动员自己的校友购买滞销农产品。蒙美芹说:“线上销售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村民不知道怎么操作。我是党员,也是永梅村的一分子,有责任帮助村民解决难题。”
线下收购农户砂糖橘把“甜蜜”送到防疫一线
永梅村党总支与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党支部是共建合作关系,连山蒙峒古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是“校+村”合作的落地团队,蒙美芹向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桂拉旦汇报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后,桂拉旦对此非常关心。
经线上支委会讨论决定,当天就在学校党支部发起捐赠,利用一天时间筹集了一万余元捐赠款。“这笔捐赠款可以收购一批农户滞销的砂糖橘,捐赠给连山抗疫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桂拉旦说。
为确保按时按质把慰问物资送到抗疫防控一线,2月19日清晨,永梅村党总支书记蒙聪恕动员村里所有年轻党员、理事会成员、各自然村村队长组成志愿者队伍,邀请团县委和县小蚂蚁志愿者一同帮助农户采摘砂糖橘。
他们分工合作,完成近7000斤砂糖橘的采摘和分装时已是晚上7点多。蒙聪恕感慨,“抗疫防控时期,农村党员与村民虽然在经济方面帮不上忙,但是他们从不吝啬自己的力气。”
2月20日上午,受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党支部委托,蒙美芹把700多箱砂糖橘作为抗疫防控物资捐赠给一线。“收购滞销砂糖橘赠送到一线,既缓解了农产品滞销问题,也把我们的关心与感谢送到一线,希望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能感受到这份甜蜜!”蒙美芹欣慰地说。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帆通讯员黄军义1月13日是春运繁忙的第三天,一旅客在二广高速连山白沙服务区不慎丢失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