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双夫妇在侄子的帮忙下正喂养群鸭。通讯员供图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张丽思通讯员梁建锋巢慧红“进入太平村,眼前是一片田园风光,有儿时的记忆,多了一份亲切感。”
“走进谭家双家,房屋简陋,家中用具陈旧,确实比较穷困。”……
这是阳山太平村驻村“第一书记”蒋东海工作日记中的部分内容。他说,脱贫攻坚是人生“大舞台”,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所有的辛苦和付出就很值得。
“只有对贫困户的情况知根知底,才能因户施策帮扶,才能稳定提高贫困户收入”。
2019年5月,蒋东海任太平镇太平村驻村“第一书记”。一到村里,他第一件事就是到村民家里,到田间地头,摸情况、搞调研……
“就怕漏掉真正的贫困人员,要把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把国家的政策讲清楚。”蒋东海说。
“尽管语言不通,但蒋书记带上"翻译官"给我们宣讲,耐心得很。我们没文化听不懂,他不嫌麻烦,一次次入户走访,一遍遍地解释。”村里的贫困户对蒋东海由衷地感谢。
初来乍到,看到太平村情况各异的118户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蒋东海并没有被吓倒,他始终认为,只要用心去做、坚持不懈去做,总能把事情做好。
但语言不通,成了挡在他跟贫困户之间的一道墙。这时候太平村党建指导员、包片村干部等主动伸出援手,当起了他的“翻译官”。几个月以来,蒋东海天天下村入户走访,与贫困户交心谈心,有时候甚至撸起袖子下田一起干农活。
“只有对贫困户的情况知根知底,才能因户施策帮扶,才能稳定提高贫困户收入。”蒋东海表示。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书记,我们想搞个养殖场,帮扶单位给点钱吧!”
“书记,我们的生活比较艰难,帮扶单位帮忙想想办法吧!”
村民时不时对蒋东海“吐苦水”。
“大家还是觉得,帮扶单位就应该要啥给啥,什么都该包办。”蒋东海婉拒,但他认识到:一定要把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解决掉!
太平村产业结构单一,多数民众无致富技术,外出务工也只能干苦力活,收入低。
该怎么办呢?通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蒋东海认为———只有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蒋东海帮助重点贫困户进行就业安置,积极投身到扶贫一线中。
谭家双是太平镇元潭村贫困户,家有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在上小学,又身患疾病,每月单单购买特效药的费用就高达2000元,生活十分艰难。此前他一直在外地靠打散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但因为病情恶化,他已经支撑不起苦力活,便回家乡另谋出路,搞起了种养业。
“选好地点、购进鸭苗,开始干起来。在河滩放养的青头鸭个个长得膘肥体壮、口感细嫩清甜。但初搞种养,人脉不通,知名度不响,销路很难打开。”起初,谭家双望着鸭子发起了愁。
了解到这一情况,蒋东海积极联系帮扶单位、餐馆进行推销,每逢周末休假回广州,也不忘帮亲朋好友捎上几只。
“销售量上去了,但鸭子的存量还没能及时消化,如果不及时卖掉,必然会增大喂养成本。”经过一番思量,蒋东海建议利用年底晴好天气,把鸭子加工成腊鸭,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
“蒋书记很热心为我联系线上微商电商进行推销,并协调县、市扶贫工作队购销,动员镇、村干部利用朋友圈扩大销售范围,大大提高了销量。”谭家双满怀感激地说,去年4月至今,总共养了6批鸭,总数超过2000只。
提前回村,全身心投入农村防疫工作
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突袭,难得在家休假的蒋东海,也如许多驻村第一书记那样,担心贫困户生活和防疫情况。于是他早早地回到村里,为村里带回了帮扶单位赠送的口罩、消毒液和测温仪等防疫用品,全身心投入农村防疫工作。
谭家双的鸭子卖得怎么样?防疫工作做得如何?这一直是蒋东海放心不下的事。得知谭家双腊鸭在疫情期间微信订货不少,800只腊鸭已基本卖完,销路不错,村中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也到位,蒋东海才放下了心头大石。
近期,各行各业开始复工复产,谭家双在扶贫工作队和村委支持下,在河滩边搭建新的雨棚,准备扩大养殖规模。“蒋书记正规划聚合我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贫困户自主管理专业合作社,做贫困户"致富带头人"!”谭家双激动地说。
“为贫困户增收是我最大的幸福。”蒋东海说,还要继续投入到充实忙碌且信心满满的脱贫攻坚第一线。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晓茵为切实保护阳山县野生动物资源,严厉打击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1月9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