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县驰援湖北医疗队赶赴武汉,为生命而战。他们以白袍为铠甲,迎难而上,使命必达。他们相信,风雨终将会过去,阳光一定会到来。眼下,他们坚守的每一天,都只是为了那一场春暖花开。一起来看看这些驰援湖北的佛冈勇士写下的战“疫”日记。
武汉患者们写给广东医疗队的感谢信。 佛冈援鄂医疗队队员们在引导患者做健身运动。(通讯员供图)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黄丽珍通讯员谢连春2月15日,由9人组成的周小平:“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月21日,我首次入舱战斗。12:30,我与广东省援助湖北第16批医疗队共10名医护人员,从酒店出发至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13:50,我们入舱。工作中,虽然防护装备带来的感受很不适,但大家忙起来也就什么都忘了。有的队员2小时后护目镜开始起雾,看东西很费劲,也有的队员开始有不适症状,出现胸闷呕吐等症状。但我还好,没有这些不适,就是前额、双耳、鼻梁及脸颊被压得很痛,火辣辣的,确实难受。
回想起来,整个工作过程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整个团队,包括前方和后方的同事。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就是害怕有什么不适上不了战场,帮助不了患者。
曾银苑:“抗疫战争中的温暖”
2月23日,我首次入舱工作,心情既兴奋又紧张。进舱后的整个工作过程中,我的防护眼镜都是“灰蒙蒙”的,全身也是湿漉漉的,自己都能闻到汗酸味。为了保存体力,动作尽量慢慢的,防护服和防护镜很严密地包裹着,我一直都在拼命吸气、呼气,而且头痛胸闷症状一直伴随着。我不断地对自己说,我可以的,可以忍耐,可以坚持,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些不适,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就有了。特别是病人对我们医护人员的关心,温暖了我。
“护士,我感觉我核酸检查的时候,把帮我检查的护士污染了,她好像接触到我了,她不会有事吧?”一名小男孩患者说。我看他一脸担忧,心里一股暖流,安慰他说:“她不会有事的。”还有很多的患者提出了其他问题和担忧,我们都耐心解释,大家听后均表示理解,心情也平复多了。
黄淑贞:克服不适,阴霾终会散去
来武汉前几天的主要工作,是培训、学习、熟悉各种工作流程。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地练习穿脱防护服,经过反复练习,队友们各自分享了脱防护服时防止污染的小技巧。为了保证戴帽子时头发不外露,队友们互相进行了剃发,长长的秀发虽有不舍,但是为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做好自我防护这是必须的。头发没了,还可以再长出来。
2月23日进仓了,穿好防护服,反复检查后正式入舱开展工作。防护服密不透风,感觉整个人的感知变迟缓,不能大幅度活动,必须放慢动作减少耗氧量。因为在密闭的状态,感觉呼吸不太顺畅,但工作起来就已经忘却了种种的不适感。正因为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心里才踏实。连续6小时的工作,时间不算长,但要在穿着密闭防护服的情况下,需要克服饥饿、口渴等需求,以及过程中产生的头晕、恶心、呼吸不畅等症状,这确实是一种挑战。武汉加油!我们坚信,阴霾终将散去,春天,一定会如期而至。
潘小平:“初心不改、使命担当”
我希望能成为一枚螺丝钉,努力发扬螺丝钉的精神,把自己的光和热带给有需要的人,为国家为湖北贡献自己一点小小的力量。
2月22日,我正式入舱。我主要负责患者出入院管理,日常起居、生活所需及治疗护理,终末消毒等。穿防护服(三级防护)需要1小时,为防“人有三急”,队员们均穿上了纸尿裤,确保能打持久战。厚重的防护服,一穿就是8小时,层层包裹下的我,状态却非常好,没有出现穿防护服“并发症”。第一天进舱工作,在完成了一系列入院病人床位安排、健康教育、各种评估单记录后,已是汗流浃背,护目镜起雾完全不能视物,头顶上的防雾镜和面屏紧紧地压迫着我,鼻子上的汗水不知是第几次流到嘴里,五味杂陈。但我仍默默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负责武汉市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A区,这是一个新开的病区,作为第16批第一组小组长的我,参与了开区的筹备工作。在新病房开区的短短4个小时里,就收治了16个病人。我深知救治一位病人不仅仅是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更是给予一个家庭新的希望。无论如何,要拼尽全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黄丽珍近日,记者了解到,广东省的医护、防疫人员以及驻村扶贫干部,将获得中国太平洋财产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