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远 今日清城 今日清新 今日英德 今日连州 今日佛冈 今日阳山 今日连山 今日连南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今日连南 > 正文

振兴瑶乐 公益乡村连南三排镇社工站一案例获省一等奖

来源:清远日报 2020-03-06 10:02   http://www.kcqsx.com/


沈光特二正在做长鼓。“现在我的几个儿子都会做这个,不至于后继无人。”3月3日,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山溪村73岁的沈光特二一边做着长鼓,一边说道,无论社会怎么发展,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乡村振兴不能缺少了传统文化。

这只是连南三排镇社工站开展《瑶乐振兴、公益乡村》项目获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该社工站自2017年7月5日挂牌成立以来,三名社会工作者扎根乡村,以村民需求作为服务基准,从个案救助到社区治理,努力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农村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力量。

2月26日,《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广东省社会工作优秀案例评选结果的通知》显示,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社工站提交的《瑶乐振兴、公益乡村》项目获得一等奖,成为8个一等奖案例中的一个。

大量走访调查,确定项目选题

32岁的唐大其妹是三排镇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者协会会长,也是上述项目的负责人。她介绍,三排社工站包括她在内共计三个人,为了做好这个项目,三个人从2019年4月开始行动,2019年12月底完成整个项目,仅是调查走访,就进行了三轮。

“我们以山溪村为项目实施村,进行了全方面调查走访。”唐大其妹说,该村99%以上是瑶族,全村户口登记在册有799户,2785人,99%是农业户口。根据走访发现,村里大部分年轻村民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社会问题突出。

唐大其妹的团队通过调查走访还发现,山溪村的瑶族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瑶乐、瑶歌、瑶舞等还有保留和传承,但随着青年村民的外出求学和务工,这里传统的瑶族乐器制作工艺例如芒笛、长鼓等面临失传的危机。

“第一轮,我们主要针对山溪村的传统瑶族乐器有什么进行了调查走访。”唐大其妹说,共走访了300多户村民,通过走访调查得知,芒笛、长鼓都还有人会制作和使用,不过很多年轻人认为芒笛没有什么音律,发出的声音单调、枯燥,不愿意听也不愿意学。

唐大其妹的团队第二轮调查走访是,山溪村还有哪些村民会制作芒笛、长鼓等传统的瑶族乐器,制作人和这些瑶族乐器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第三轮则是,哪些村民愿意学这些瑶族乐器的制作和使用。

调查走访用了两个月,写出了调查总结报告。唐大其妹说,最终经过商讨,确定了上述项目选题,并开始实施。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能够让传统的瑶族乐器制作工艺得到传承;让更多的村民使用这种乐器,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通过组建青少年志愿者小组和乐娘志愿者小组的表演,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一定的演出收入参与村庄公益事业建设。

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沈光特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长鼓,练就一手制作长鼓的技艺。老人家说,因为各种原因,长鼓需求逐渐减少,他已经几十年不做了。

2019年,当唐大其妹等人找到沈光特二,希望老人家重拾技艺,再次制作长鼓,振兴瑶族乐器时,老人家非常高兴,并连续制作了10个长鼓用于村民表演使用。在他看来,这门手艺能够再次得到认可,感觉自己又有用武之地了。

“我的几个儿子也都会制作,如果需求量大,全家人都可以做。”老人家笑着说,现在村里逢年过节表演长鼓的人多了,热闹了,“老祖宗传下的好东西又有人喜欢了。”

芒笛是用新鲜的芒叶,通过巧手卷起来,看似简单的操作就能做好,能够吹出一定的音律,是瑶族传统乐器。11岁的小姑娘唐诗上四年级,她是山溪村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吹梦小角的小队长。这名可爱的小妹妹说,她学了一个月才学会如何吹响芒笛,“很好玩,非常神奇,也会在假期的时候去敬老院、县城那里表演,要不是有村里的爷爷奶奶教我们,是学不会的,之前根本不知道。”

山溪乐娘公益服务队队长廖金水一妹告诉记者,这个服务队共有18人,都是村里的妇女,队员年龄从30岁到60岁不等,“之前没有服务队,大家平时见面就打个招呼,现在不一样了,经常一起表演,队员之间亲如姐妹。”

房秋阳、龙者一妹都是乐娘公益服务队的骨干,在她们看来,这个服务队的成立,不仅能够表演长鼓舞、吹芒笛、唱瑶歌、花鼓舞等,还能表演几十种广场舞,逢年过节为村民表演,去孤寡老人、五保户家里表演,到敬老院去表演,听到大家的掌声特别有成就感,特别自信,很多人跟着跳舞,“现在村里打麻将的人都少了,文化活动多了。”

唐大其妹认为,通过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和乐娘公益服务队的表演,让村民的精神需要得到了满足,实现了从文化方面为乡村振兴助力。

总结经验成效,探讨复制推广

唐大其妹表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从个人发展,到社区的文化认同,再到瑶族文化带给社会的品牌价值,山溪村发生了很多改变。通过口述史文化行动和社区讲师培育,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传承者,例如沈光特二等人。其中,老年艺人的手艺得到挖掘和传承,并通过本土教材的形式得以保留;另外,妇女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个人赋能担任起社区讲师,将优化的课程体系,用最合适的方式教授给不同年龄段的村民们,不仅在个人的角度增加了对瑶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更多的村民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可,激发了文化自信;其次,通过这些个体也带给家庭不小的文化影响,家族中正“流行”着对瑶族传统乐器的制作,瑶歌的传唱,以及长鼓舞的教学。

唐大其妹认为,通过该项目,社会工作者将文化传承融入到公益演出和志愿活动中,是对文化传承方式的一大创新,也是让社区村民共同参与文化共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通过瑶族的传统文化展示与交流,增强这类群体对本土文化的感知力,在给予生活关爱的同时,更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在社会工作者立足于优势视角的社区分析,通过口述史的文化行动发掘主题的过程中,瑶族文化的活力已经慢慢复苏。”唐大其妹说,通过对两支志愿者服务队的培育和整合,对个人和团队进行能力建设,组织培育的过程中,将瑶族文化的影响力以“滚雪球”的方式拓展到社区。一系列的社会展演活动中,更是让世界看到了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塑造了良好的品牌价值。

她说,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响又回归与社区本身,回归到每一位村民主体,村民积极成为了瑶族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承人,社区村民的凝聚力得到增强,村民对瑶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被激发,村民对社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有效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者正是基于社区资源和社区本土的实际情况,以国家政策和倡导作为主要行动方针,制定出符合社区实际的服务框架,才会激发更多的有心人参与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唐大其妹认为,这个模式是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文化传承服务体系,目前大家正在进一步商讨。

图'文: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洪会强通讯员房卫生唐甜甜

新闻推荐

中国共产党连南瑶族自治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刘泽和向全会作报告 实施“149”发展布局 绘好连南发展蓝图

会议现场。南方日报记者黄津摄南方日报讯(记者/黄津特约通讯员/房靖洋通讯员/唐丽清)1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连南瑶族自...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振兴瑶乐 公益乡村连南三排镇社工站一案例获省一等奖)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