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远 今日清城 今日清新 今日英德 今日连州 今日佛冈 今日阳山 今日连山 今日连南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今日连南 > 正文

建设安居新村 发展产业经济 巩固脱贫成果连南寨岗镇安田美丽乡村炼成记

来源:清远日报 2020-03-25 09:36   http://www.kcqsx.com/


安田安居新村一角。潘洪波(右)和朱永光正在查看兰花长势。清远日报讯“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果大儿子再把媳妇娶到家,那就更好了。”3月16日上午,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安田村的贫困户曾海月在去年刚搬进宽敞的新家中,她说:“共产党好,政府好,帮扶单位好,没有他们,我都活不到现在。”

曾海月今年72岁,19年前因为中风半个身子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全靠老伴陈水称照顾至今,属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小儿子成家立业,与尚未成家的大儿子生活在一起。近年来,她家依靠大儿子打工,村里的兰花扶贫产业的分红和地租以及危房改造资金等,不仅脱了贫,还建起了新房。

曾海月家的脱贫经历,只是安田现有10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过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田完成脱贫工作的同时,所属的13个自然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发展小水电、兰花等产业,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贫困户眼中的村庄蝶变

曾海月家的新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左右,四室一厅结构,厨房内的灶台是用红砖砌成的,贴上了瓷砖,厨房非常干净。水冲式的室内卫生间一尘不染。客厅内摆设比较简单,一套沙发和茶几是由一名县领导自掏腰包送的。

她家门前是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村道,村道旁的菜地用篱笆隔离起来,菜地内郁郁葱葱的青菜,以及周边山脉的青翠,形成了一幅山水田园风光画。

“我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儿子和女儿都成家立业了,我们现在和大儿子一起生活。”曾海月说,2001年她患中风,治疗费用七八万元,生活非常艰难,后来大儿子陈柏祥在外打工带回来一个女朋友,看到曾海月的情况和家里的房屋就走了,此后陈柏祥就一直单身至今。

2015年左右,安田开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同时进行。拆旧建新,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安田所辖自然村越来越好看。“看到村里的变化,打心眼里高兴,但是自己家里的情况也让人发愁。”陈水称说,好在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这些贫困户。

陈柏祥在外打工除了还清家里的外债,舍不得浪费一分钱。2018年,政府补助了他家4.5万元危房改造款,加上自己攒下的9万多元,用了13.8万元盖起了现在的新房。

今年春节,陈柏祥没有回家过年,在东莞一个建筑工地看材料。记者电话连线他,他说,每年回家,村里的变化都很大,“人穷但不能不努力,村里发展这么好,我不能拖了后腿。”

2017年,村里的扶贫产业兰花基地第一年分红,曾海月家分红1000元,加上镇里的兰花基地分红,三年来他家分红4000元,金融扶贫每年每人分红1600元,加上低保金、地租等,去年曾海月家收入达到6万多元,实现了脱贫。

“我们是看着村里不断变化的,我们的日子和村里的变化是一样的。”曾海月说,作为贫困户,他们家见证了村里的美丽变迁,“如果我的大儿子再能找个老婆,家里的日子就完美了。”

“美丽”炼成绝非一日之功

目前,整个安田村的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目标。在脱贫工作开展中,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未曾停步。目前,安田所属的13个自然村全部通过了美丽乡村验收,其中整洁村8个,示范村5个。由13个自然村村民组成的安居新村还是特色村。

安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永光坦言,美丽乡村建设非一日之功,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

安田最后一个建成美丽乡村的自然村是火坳尾。潘洪波说,这个村有70多户300多人,杂姓较多,共有梁、曾、莫、杨四大姓,每个姓氏的村民数量基本相同,基层自治能力不高,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意见不统一,推进有些缓慢。

火坳尾要修建一个文化室,一户姓莫的村民就想村里在他家附近建,但要在那里建,要修一条村道经过,修建村道必须经过一片水田,水田是基本农田,不能破坏。潘洪波和朱永光前后十几次上门做工作,但每次都谈不拢。

“去年11月,我和朱永光书记还有镇里的美丽办工作人员再次上门做工作,让姓莫的村民在另一个拆旧的地方建文化室。”潘洪波说,他们告诉莫姓村民在拆旧地方建文化室,正好位于村中心,大家都方便,莫家到那里也就三四分钟的路程。最后,大家说服了莫家。该村美丽乡村去年底通过验收。

安田安居新村就在村委会办公楼前,于2016年年初建成。安居新村从2013年启动建设,共有100套,总投资2367.5万元。驻安田村第一书记潘洪波介绍,这个新村是上一轮扶贫时,挂点安田的省检察院筹资兴建的,“住户分布在13个村民小组,都是原来无房户、危房户和家庭困难户,每家每户只出5万元。”

来自安田所属庙墩自然村的村民钟金泉今年78岁,他和老伴及孙子一家四口生活。“儿子因病没了,要不是政府分的这套房子,日子都没法过。所以,现在搞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是全力支持。”老人家说。

重视产业、振兴长效机制形成

安田村近年来非常重视产业发展。前几年,该村多方筹资花费超百万元,将一座已经承包给别人的水电站购回,作为村里的集体经济,每年村里补贴村民每年60度电的电费,超出部分每家每度电补贴0.4元。

朱永光坦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做支撑,就无法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就无法实现村庄的长洁久美。安田最成功的扶贫产业是兰花基地。

安田村的扶贫产业兰花基地,共有种植面积11.3亩,种植销售兰花6.5万盆。兰花种植三年来,先后销售70余万元,利润实现30多万元,全村24户贫困户,每户每年都有分红1000元。

潘洪波介绍,2014年,省检察院对口帮扶安田村,建议该村通过产业带动实现贫困户脱贫。同年,在省检察院的建议下,安田村干部到英德一家兰花种植公司的兰花基地考察,对方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吸引了该村,随后,村委会决定引进兰花种植。

今年60岁的贫困户曾球娣回忆起当时该村的兰花种植说,当时村里搞兰花种植,他家那里没有地,刚开始并不非常清楚,后来知道是扶贫项目,“又不让贫困户出钱投入,又不用种植和管理,后来种上后,去看过,一盆就几条叶子,当时没抱什么希望,根本没想到我们这些贫困户会从中分到钱。”

潘洪波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除了政府以奖代补资金和帮扶资金之外,由村里的小水电、兰花基地以及包括自筹的其他的资金,投入超过了300万元,“目前村里的建设欠下外债500多万元。”

朱永光表示,除去村里建设还要不断投入,脱贫成果要不断巩固所需的资金外,500多万的外债,该村有信心在未来6年左右还完,“我们的兰花、小水电、种植的果园等产业已经形成,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建立了,未来可期。”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洪会强通讯员/胡歆鸣黄林武黄筱雯

摄影:清远日报记者/洪会强

新闻推荐

31个子项目全部竣工,资金投入接近100%……连南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事俱备 只等丰收

位于产业园精深加工区的大米加工厂房设备。产业园连南高山茶育苗基地一角。清远日报讯日加工大米120吨、...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建设安居新村 发展产业经济 巩固脱贫成果连南寨岗镇安田美丽乡村炼成记)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