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到乡村开展防疫宣传。资料图
志愿者将“蓝丝带·爱心菜”送到81岁的孤寡老人冯壮健家中。资料图
志愿者进入社区派发新冠肺炎疫情科普资料。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摄2月27日,当社工、邮递员将爱心菜和防疫物品送到旧城独居老人曾婆婆家中时,长期不能够下楼的她感动落泪,心情平静后还拉着志愿者聊天。
这是“蓝丝带”抗疫公益行动的“爱心菜”派送活动,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清远全民抗疫的一个瞬间。
随着清远划定为低风险区,清远进入防疫和复工两手抓阶段。而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全民抗“疫”的清远文明实践,体现了清远多年创文的成果,也推动了清远创文的深入。
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各项部署要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清远积极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印发《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2020年清远市“创文巩卫守护健康”行动方案》,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创文巩卫守护健康”的四项行动,助力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推动清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青年志愿者
各展所长参与抗“疫”
疫情发生后,清远市文明办、团市委联合发出《号召全市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有序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关于加强农村疫情防控、深化文明实践的通知》,动员社会组织志愿参与联防联控,广泛开展“蓝丝带”公益活动、“创文巩卫守护健康”志愿服务、“全民战疫青春同行”“您家的菜我来送”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志愿服务活动等。
随后团市委从全市87个省级或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中遴选出31支组成清远市青年文明号战“疫”突击队,489名青年志愿者纷纷主动请战,在医疗、交通、供电、移动通信等领域发挥专业特长,参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自发支援企业生产口罩,用私家车组建防疫宣传车队,联合公安等执勤人员轮值开展防疫检查,元宵节为一线工作人员送上热腾腾的汤圆……清远众多志愿者主动放弃假期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发挥志愿精神,为清远疫情防控工作出力。
作为个人防护最重要的一环,疫情发生之初,口罩供应量告急。在位于高新区的贝乐(清远)非织布有限公司,具备生产防护服、口罩、鞋套等医疗防护用品资质。在得知该公司节后复工人手不足后,市区30多名志愿者主动报名,帮助该公司恢复产能。
清远市青年战疫志愿宣传突击队号召全市的快递小哥们充当“战疫志愿宣传员”,充分依托特性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志愿服务。随后全市7家快递公司积极响应,已复工的快递公司立即行动,与突击队员携手为快递车辆穿上了带有宣传口号的“新装”。
在浸潭镇,40多位浸潭青农会党员志愿者用私家车组成防疫宣传车队,每一台车都统一好标识、安装上小喇叭、带上防疫宣传资料,采用车队流动的形式开展宣传。
基层文明实践
构筑群防群控防线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清远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作用,依托“一所九站”的阵地优势,通过制作张贴公益广告、宣传劝导、便民服务、志愿者招募等多种方式,为疫情防控集聚全民抗“疫”正能量。
清远市英德波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变身文明实践小剧场,来自青年志愿服务队的7名身穿蓝马甲的志愿者化身成“演员”,为达到更好的防控宣传效应,他们认真地为村民群众拍摄疫情防控宣传微剧目。
据悉,自吹响“战疫”号角以来,波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和宣传文化志愿者共拍摄输出9个疫情防控宣传微剧目,其中包括《临床症状篇》《杜绝谣言篇》《有效洗手篇》《有效预防篇》等4篇及《“蓝朋友”在线小贴士系列》5篇,同时在各微信群、QQ群、朋友圈广泛传播,以耳目一新、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广大村民群众输送最硬核的防控小知识,实现防疫声音户户通、人人知。
连州市则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志愿服务平台作用,积极引导全市广大文化艺术志愿者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打通城乡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挖掘和开展疫情防控主题文艺创作,以优秀的文艺作品记录、讴歌抗击疫情一线的先进事迹。截至目前,共征集到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诗歌、美术、书法、摄影、音乐、小品等作品400多件。
“这些作品以画记录、以歌声援,以笔传情,发出了自己"守望相助"的心声,共同凝聚起全社会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该中心一名志愿者说。
乡村新闻官
投身战“疫”引领新风
在乡村联防联控展现,清远373名乡村新闻官在这次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三传一助”作用,在各自所在的乡村,主动参与乡村防疫工作。
为了减少村民之间走动,在清新区石潭镇水西村,乡村新闻官刘逢明和村民在村口设置“谢绝来访”提示牌,并由村民自发轮值后,村民还不放心。刘逢明和村民于是将轮值点和提示牌拉开2米远,提示牌旁边放着耳麦。“有人来了,如果隔得太远可以用耳麦对话,避免接触。”刘逢明还拍摄了一个示范视频发给村民。视频通过后期剪辑处理,幽默搞笑,引发不少村民关注。
在连山,春节以来只要天气允许,乡村新闻官韦书贵都会带着自己的无人机,飞上连山小三江镇三才村上空,开展疫情防控巡查。“乡下最担心的就是村民聚众打牌,到处串门。”韦书贵说,自己的无人机平时都用于航拍,疫情发生以来,用无人机巡查,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为了能及时传达疫情信息和防疫科普知识,韦书贵还在无人机上绑了一个小音箱,用当地壮族语言,对疫情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勤洗手,讲卫生,出门戴口罩,不聚众打牌不打麻将……”这些接地气的宣传内容,通过本地语言,每天在乡村的上空播放。
在乡村新闻官指导服务中心看来,乡村新闻官投身战“疫”,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信息传递不畅、农民群众“听不到”“不相信”等问题,提升了防疫知识的知晓率。
市文明办负责人则认为,乡村新闻官制作广播音频《防控疫情法律宣传》供各地各部门、电台、乡村新闻官、乡村“大喇叭”、普法宣传车等播放宣传,进一步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榜样力量
战“疫”群英弘扬正能量
在这场全民抗“疫”行动,清远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都在一线岗位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清远市道德模范陈思在感染科每天和确诊患者“泡”在一起;广东好人黄洪铭在供电一线确保防控点位用电安全;广东最美志愿者丘学艺服务隔离人员仍坚持在现场开展志愿服务……
在市文明办的牵头下,清远各媒体还通过开设“抗疫英雄”“德耀凤城善行北江”“最美逆行者”“榜样的力量”“战疫一线”“群英榜”等专题专栏,开展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向全市广泛征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一线医护人员、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等防控一线的先进群体及个人的典型事迹,各级平台共报道先进典型事迹500余篇,30名各级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在抗疫一线充分发挥了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宣传教育方面,各媒体、网络媒体开设“文明实践全民战疫”“文明实践同心战疫”等专题专栏进行疫情防控精神文明教育宣传报道,开展“拒绝野味从我做起”“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等线上承诺活动。市文明办还征集公益广告音视频共25个,制作“清远市防疫三字经”等公益广告35类,推出摄影、戏曲、MV等形式创作《守护春天》《出征》等优秀文艺作品300多部。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朱文华通讯员罗绮莹
新闻推荐
从多个“国家级试点”看新时期清远新使命 城乡联动 立体突围 探索新“清远经验”
清远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促进区内产业转型升级。梁素雅摄推进试验区建设是清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