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钟小媚。通讯员图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朱慧燕通讯员/谢连春)2月15日,钟小媚作为佛冈县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行李,向武汉方舱医院出发。剪掉秀发成板寸头,穿上三级防护服,超负荷的护理工作,极大的感染风险,对于零病例的小县城走出去的小护士,是极具挑战的,但她把困难和压力都埋在心底,用敬业和温情感动病患,用女性的细腻记录白色方舱内暖色的瞬间。
钟小媚是佛冈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名临床护士。1995年出生的她,是佛冈援鄂医疗队队员中年龄最小的。回忆起驰援武汉的那段日子,她觉得“感动多于辛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主动请缨驰援武汉
2月13日,当得知医院将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后,钟小媚主动请缨,成为佛冈县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
2月15日,接到出发通知,她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行装,依次参加佛冈县、清远市、广东省举办的出征仪式后,于20:15登上飞机,22:00左右飞机降落于一地雪白的武汉,她说:“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到达武汉了。”
有人问她为什么主动请缨?她说其实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自己是党员,又是医护人员,理应如此。
“谁穿不好防护服,谁就不可以进舱工作。”2月16日,安顿下来后,医疗组立即进行各项工作培训。领队说:“我们是来支援武汉的,不是来增加负担的,多少人来就多少人回去,时刻要注意防护安全,人人必须过关,一个一个考核。”
于是,她们一次一次模拟穿和脱防护服,真正的防护服脱了就不能再用,所以练习只能是看视频然后边模拟穿和脱,熟悉步骤和细节,直到不假思索就可以把整个流程完成。在任何情况下都记得穿脱防护服的顺序,确保紧缺的防护服不因自己的失误而浪费。
2月19日,为了方便工作和减少感染风险,钟小媚和一起出征的三名同事均把头发剪成板寸头。“真的方便很多,不用担心头发漏出来,洗了头也很快干。”钟小媚在日记中写道。
为疫情防控,累是值得的
“耳朵要掉了,鼻子要压穿了,三个小时后竟然没有感觉了。”2月23日,钟小媚第一次进舱,当晚外面有点冷。上班前不敢喝太多水,但还是要穿上纸尿裤,避免中途上厕所。N95口罩、护目镜、头套、隔离衣、鞋套、双层手套……每次入方舱医院前穿防护服基本都要一个小时,这样层层包裹下,走动一下都马上汗流浃背。当晚交接班的时候,所有病人都安静入睡了,她们清点物品及核对病人信息,确保信息无误。
“手脚都很累,第二天起床都是酸的,说不累那是假的。”工作时钟小媚要熟悉所管重点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发烧、胸闷等等。护目镜起雾完全不能视物,一个班下来里面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头顶上的防雾镜和面屏紧紧的压迫出血痕,厚重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八小时。“作为医护人员能到一线,为疫情防控为挽救病患出一份力,累是值得的。”
一句简单的话就很让人感动
2月27日,接班前钟小媚了解到病患李阿姨一直胸闷无缓解,接班后立即监测血氧和体温,是正常的。往后的每小时,她都去询问李阿姨的情况并监测,关灯睡觉前钟小媚再次去了解情况。李姨说:“我现在比在家好多了。住进方舱医院,有你们的照顾,比以前安心多了。”
李阿姨说自己一直睡不好,直到住进来方舱医院才好一点,她很感激也很内疚,感激的是许多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不远千里来支援武汉,内疚的是病毒这么危险,而医护人员更是处在最危险的地方。
钟小媚跟李姨说:“只有你们都好了,国家才会好。你要注意休息,吃好睡好,身体才能好。”短暂的闲聊李姨的心一下子释怀了。最后,李姨还说要加她微信,等疫情结束了,要寄特产给她。一句简单的话就很让人感动。
钟小媚负责护理工作,每次入方舱都必须全副武装,穿着最高等级的“三级防护”装备,除了要克服身体不适和完成日常繁重的护理任务外,还要随时应对突发的病情变化、随时随地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承受着超强的工作压力和超长的护理时间。
这些辛苦她很少提及,却会细细记录一些病患坚强、乐观、与感动的瞬间。“每一次进舱,都能收获感动。”她如是说。
新闻推荐
城南小学航拍图。(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黄超贤摄)清远日报讯(特约通讯员/黄丽珍)佛冈城南小学建设是佛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