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员和社工为林民抗老人送上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菜。(清远日报记者钱敏敏摄)昨日上午,清城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倒春寒”的寒冷与道路的湿滑让独居老人林民抗不敢外出买菜。而邮递员和社工带来的爱心菜,正好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感谢爱心人士,你们的雪中送炭我收到了!”
一个多月以来,清远日报发起的“蓝丝带·关爱特困老人”公益行动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随着昨天最后21份爱心菜的送达,爱心人士捐赠的362份爱心菜已全部送出,缓解了清城区特困老人们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买菜的窘境。
每一次收到爱心菜她都会记录在本上
“好人有好报,谢谢你们。”看到大伙送来爱心菜,60岁的陈桂英艰难地从嘴里挤出了这句话的“音”,并做了个谢谢的手势。陈桂英是一名聋哑老人,几乎说不出话,只能发出一些声音,与大家沟通不顺时,陈桂英会通过写字与大家交流。
平日里,陈桂英靠拾荒维持生活,回到家还得照顾中风后常年瘫痪在床的丈夫,而儿子又是精神二级残疾者,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
尽管生活艰辛,家里的摆设虽然陈旧,但一尘不染,就连拾荒而来的废品,也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次收到爱心菜,陈桂英都会记录在本上。大家出门时,陈桂英用尽全力,发出了“感谢大家关心,我们很感激”的“音”,这一次,大家都听懂了她想表达的话。
老人认为送菜情意比金贵
“我戴口罩出门就会觉得呼吸困难,而且眼镜会变模糊。我怕看不清路摔伤,会更麻烦,所以近期都很少外出。”看到社工黄静怡和邮递员谭永权的到来,林民抗老人十分高兴,邀请大家坐下,陪他聊会天。
林民抗说自己年轻时曾当过教师,之后也从事过会计等不同岗位。老人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大厅里两排整齐摆放的书籍、一台老式收音机就是陪伴他最久的朋友。
此前,林民抗的房子连个洗手间都没有,每次只能到楼下的公共洗手间解决问题,可随着年事已高,上洗手间开始变得不便。“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2016年年底,我的房子不仅有了洗手间,还给重新修葺了一番,我很感恩。如今我们的清远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这次的爱心菜活动就是一个见证。”林民抗与大伙侃侃而谈。
“一份菜肉虽然没有黄金的价格贵,但对于我们老人而言,我觉得送菜的情谊比金贵,这让我感到很温暖。”林民抗说。
爱心读者、邮递员、社工、企业共同促成这次公益活动
“蓝丝带”抗疫公益行动自2月20日启动,得到了清远市寻乡记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等爱心企业,清远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清城区志愿服务推广中心等机构,以及众多爱心读者的倾力支持。
张小姐是捐赠爱心菜的好心人之一,她表示,自己从微博上看到清远日报发起的这项公益活动,觉得很有意义,希望尽己所能,帮到生活困难的老人,“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一起来关注清远的特困老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他们曾经也为这座城市贡献过力量,现在虽然年岁渐长,但不应该被社会遗忘。”
谭永权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的邮递员,此次为期一个多月的公益之行,他一共为十多户特困老人送去了爱心菜。“上学那会就是志愿者,但出来工作后,鲜少有时间参加志愿活动,这次的爱心菜公益活动,给了我一个机会,可以尽自己的微薄力量给老人们送去一份温暖,我觉得很有意义。”
爱心企业寻乡记培训部经理谢艳丽介绍,寻乡记通过线上团购、线下无接触配送的模式,在疫情期间可以实现助农、为民、公益三方面效益。目前,寻乡记收购了一批清远各县(市、区)滞销农产品,希望通过平台优势,帮助有需要的人。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钱敏敏朱文华
新闻推荐
清城区“乡村微播站”走进石角黄布村100多名村民在线“打卡”学防疫
清远日报讯(记者/张彩霞)线下不见面,线上学防疫。近日,石角镇黄布村举办“乡村微播站”微信宣讲活动。黄布村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