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童伴妈妈”陈艳红组织望埠镇蓢新村的孩子们开展节日主题活动。
近日,英德市望埠镇蓢新村“童心港湾”的“童伴妈妈”陈艳红有点忙。为更好了解村里的留守儿童情况,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困境儿童探访活动。每到一户困境儿童家里,陈艳红便与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近期的生活、线上学习等情况,讲解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还给孩子们带去热心人士捐赠的牛奶、防疫物资等。
笔者从共青团英德市委员会获悉,2019年,共青团组织在村级常态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童心港湾”,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望埠镇蓢新村、九龙镇寨背村、波罗镇板水村被选定为全国试点村,目前这4个示范点建设正有序推进。
“童伴妈妈”温暖困境女孩
“我学会煮面、煮粥了,现在我要学煮菜,还要煮给爷爷奶奶吃。”蓢新村10岁女孩小佳(化名)看见“童伴妈妈”陈艳红的到来,立即高兴地扑上去。
彼时,她正在写作业,给“童伴妈妈”搬来椅子坐下后,小佳又继续写作业,并将写完的作业拍照上传到群里,再把书本整齐收拾好放进书包里。
“大家都感受到小佳的变化,变得越来越乖巧懂事了。”陈艳红说,刚接触小佳时,她比较腼腆,对陌生人有很强的戒备心理,这与她的家庭关系有关。
小佳父亲在她出生不久后因意外去世,母亲随后离家出走至今未回,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的缺失让小佳非常渴望爱,小佳爷爷说,小佳时常拿着她父亲当兵时的徽章跟别人说那是她的爸爸,让人听来心酸又心疼。
从去年11月开始,陈艳红以“童伴妈妈”的身份走进小佳的生活,向小佳爷爷奶奶详细了解情况,还和小佳深入谈心,慢慢打开她的心扉。如今,小佳对陈艳红放下了戒心,慢慢接受她的陪伴和引导,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陈艳红告诉笔者,在农村地区,像小佳这样的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还有很多,他们渴望被人关心、关爱,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走出生活与心灵的困境。
“他们要的很简单,比如几句问候和关心,就能让他们快乐起来。”陈艳红说,“童心港湾”项目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与留守儿童的互动,鼓励他们敞开心扉、积极交流,培养孩子们开朗乐观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所缺失的亲情陪伴,为留守儿童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欢乐,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2019年11月,陈艳红作为望埠镇蓢新村“童心港湾”的“童伴妈妈”,远赴四川进行学习培训,进一步了解“童心港湾”项目情况。“童伴妈妈”的职责主要包括联系本村留守儿童,履行登记建档、定期走访、指导督促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收集需求并及时回应、争取政策落实等。
据悉,自“童心港湾”项目开展以来,陈艳红通过入户家访、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登记在册的蓢新村留守儿童有40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个。
■相关
4个全国试点村项目有序推进
在英德,像陈艳红一样的“童伴妈妈”还有很多。
据共青团英德市委员会副书记陈定佳介绍,“童心港湾”项目是由共青团发起实施,旨在配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接受当地民政部门和村“两委”的指导管理,建设一批常态化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共青团工作阵地。
“童心港湾”项目通过整合基层各类阵地、资源,选配“童伴妈妈”,组织家访、校访、日常陪护、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亲情陪伴、情感关怀、自护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现第一批项目在全国12个省43个县共113个村开展建设,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望埠镇蓢新村、九龙镇寨背村、波罗镇板水村为其中的试点村。
按照“童心港湾”项目规划,每个示范点要建设活动阵地。该阵地是村内所有留守儿童参与游戏及获得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的场所,也是“童伴妈妈”工作的主要场所,由她们结合当地实际利用“童心港湾”的空间和设施开展各类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或活动。
陈定佳提到,目前,英德上述4个试点村均已按要求建成活动阵地,并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另外,4个试点村的“童伴妈妈”也已经配备到位,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今年春节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活动阵地暂停开放,目前以家访活动为主,后续将视疫情情况陆续恢复正常。”陈定佳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通讯员范金兰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近日,广州商控集团党委副书记李立令等人一行到英德市水边镇水边社区和黄竹村委开展慰问和调研工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