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岗村党群活动中心前的文体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青山环绕,碧水相拥,红墙黛瓦,走进英德市下太镇沙岗村红楼村小组,一幅令人向往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村中生动活泼的彩绘文化墙更为这幅画卷增添乡土活力,令人眼前一亮。
“以前村里没有硬底化,除了一条主干道是水泥路外,其他全是土路。现在的沙岗村可不一样。村里村外都修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完善了雨污分流,通了自来水,还建了文化室、文体广场,住的房子也变漂亮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不管是外出务工还是在家里发展都能挣到钱,生活越来越好了。”谈起村里的变化,沙岗村村民陆家红笑得合不拢嘴,把这一切归功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通讯员陈志文
补齐发展短板扫清脱贫“拦路虎”
说起沙岗村的变化,最令人感慨的就是路。“当初的泥巴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出门就别想穿干净的衣服,走一趟就得一身泥泞,只有卷起湿漉漉的裤脚,将舍不得穿的新鞋子脱下挂在腰间,到家后洗脚再穿上。”沙岗村党总支部书记陆志专回忆道。
事实上,不光是路,在沙岗村,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短板,也是沙岗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拦路虎。改变始于2016年,在帮扶单位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下太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整合资金,帮助沙岗村完成了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等基础性工程建设,以及安全饮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建设。
同时,积极推进新建文化室、农村“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美丽乡村等建设,补齐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短板,让村民走上了水泥路、用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楼房、过上了好生活。
陆亚元是沙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他的危房拆除重建,盖了楼房,帮扶单位还给他送去了家私家电。“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感谢政府,感谢帮扶单位,还有脱贫攻坚的好政策。”陆亚元说。
发展种养业带动村民奔康
“现在的生活是以前大家都不敢想的。以前村民就靠种冬瓜、花生来维持生活。”沙岗村村民陆神水说,如今,发展规模种养业成为了该村村民增收的主要路子。
最近,该村贫困户陆文平的鸡场4月进入收获期,刚养大的一批走地鸡已经被收购,现在正忙着下一批鸡的养殖。“帮扶单位出资为我们购买了鸡苗,还给我们发放饲料,指导我们如何养殖。我现在养了几百只鸡,还种了几亩花生,收益比打工还要多。”陆文平笑着告诉笔者,在沙岗村,绝大部分村民和他一样,都是通过发展种养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近年来,沙岗村因地制宜,由帮扶单位出资,成立了英德市碧绿种植合作社,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精品水果、大鹏蔬菜等种植产业,农产品效益显现,有效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如沙岗村发展杨梅种植面积100余亩,带动10余户种植户增收致富。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幸福感
农村要实现新发展,硬件有了,软件也必须跟上。“以前的沙岗村,路上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有些村民杂物乱摆乱放,家禽随处放养,既影响了村容村貌,又存在卫生隐患。”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驻沙岗村第一书记董建区提到,现在生活变好后,大家也开始注意环境卫生,村里变得干净整洁,村民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如今,走进沙岗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亮、洁、齐、美。“亮”是村里的道路光洁明亮;“洁”是整个村子干净整洁;“齐”是每家每户门前整齐规范;“美”是各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据悉,2017年以来,沙岗村全面启动了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科学引领、突出强化的理念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755.95万元,其中红楼、红光、上流洞、迳子、马子石、何屋、正顺田、鸡岭、新屋、下围等自然村先后通过新农村示范村整治阶段验收,并统筹规划升级示范村。
新闻推荐
英红镇开展整治盗采砂石土方和倾倒工业垃圾专项行动 全覆盖突击检查 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英红镇宣)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耕地资源安全,日前,英德市英红镇组织人大、安监、自然资源、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