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英德市召开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会。会议透露,目前各项创建工作进入收尾阶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做到精准对标、做实做细,及时查漏补缺,全面做好迎接国家验收的准备工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残疾预防体系建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进展
每年安排10万元配套资金
据悉,自2016年10月英德市被列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残疾预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专门制定《英德市实施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实施方案》和《英德市实施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重点干预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以副市长吴秋凤为组长的残疾预防领导小组,明确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工作目标任务。
同时,建立英德市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在推进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各项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督导工作落实情况,并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市财政每年还安排10万元配套资金,确保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副市长吴秋凤在会上表示,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是市政府承接的一项全国性创建工作,由市政府牵头,残联、卫健、公安、应急、妇联等部门共同开展。通过几年的创建,有效减少了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探索出符合英德市残疾预防工作新模式,提炼了一些经验,促进了英德市残疾人工作的提高。
重点
产前筛查率达100%0-6岁残疾筛查率达91%
据介绍,在抓好重点干预项目的落实方面,制定了《英德市残疾预防孕产妇产前筛查诊断补助办法》《孕产妇产前筛查及诊断定点机构与补助标准的实施方案》和《英德市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补助办法》,确定了孕产妇产前筛查诊断和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的定点机构和工作规范。
截至2020年上半年,英德市接受产前筛查孕妇34238人,接受产前诊断533人,其中58例胎儿诊断为缺陷儿,并全部在产前进行了干预;2056名筛查阳性孕产妇追踪到妊娠结局;850人享受了产前筛查与诊断补助;225名孕妇享受无创产前基因筛查补助。
英德市0-6岁儿童残疾筛查171056人,接受儿童残疾诊断1126人,其中确诊残疾330人,234人享受了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补助。目前,英德市孕前健康检查率达92.4%,产前筛查率达100%,0-6岁残疾筛查率达91%,干预率达87.22%。
此外,英德积极探索完善残疾报告制度,制定《英德市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工作流程》,通过细化工作流程,努力形成各环节相互衔接、发现一例报告一例的残疾报告制度;依据有关规定,组织疑似残疾人到市人民医院和市慢病医院进行残疾评定,并将残疾人信息录入办证业务管理系统。2016年至今接受残疾评定9926人,其中2300名残疾人享受按每人80元标准给予补助。
要求
扎实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吴秋凤指出,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合力推动残疾预防创建试点的工作中,还存在部分成员单位没有落实专人专责,创建工作落实不够到位;部分单位没有将残疾预防工作纳入部门整体规划,创建制度尚未健全,档案没有整理;重点干预项目工作方面,承接机构的协调配合度还要提高等问题。
目前,上述创建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吴秋凤提到,接下来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残疾预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共同开展好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
“在座各成员单位要对标对表当前人手一本的任务清单,把创建工作进行逐一梳理,对照各单位、各部门责任,厘清工作职责,弄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吴秋凤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层层落实责任,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携手解决在创建实际工作中的难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残疾预防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督导检查到位、资料收集到位,扎扎实实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
通讯员钟秋琼刘文慧
新闻推荐
何为在活动中向学生和群众宣讲垃圾分类知识。受访者供图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发布了《关于第四届广东省基层文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