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星村党群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后作业辅导服务。
综合办公室、活动室、图书室、儿童之家、文化室、羽毛球场……近年来,英德市黄花镇平星村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了村民最喜欢去的地方。该中心围绕“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宗旨,大力提升改造,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村民议事之“家”民生实事在此商议通过
平星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配有“五室一场所”,功能配置齐全。自中心建成以来,一件件民生实事在这里商议通过。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旱坑大桥是平星村村民进出的主要交通要道,经过40多年的风蚀雨淋,桥墩已被洪水严重冲损,还曾发生过村民坠河事故。为保障村民出行安全,上党支部书记李石生任伊始,便带领平星村班子成员在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经过村民们的一致同意,平星村决定扩建旱坑大桥。通过引导村民自筹、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该村筹集到启动资金5万多元。
工程开始后,平星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天轮守在工地,严防施工期间的出行安全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旱坑大桥扩建工程完工,保障了300人的出行安全。
村民服务之“家”帮助果农解决滞销问题
“从今年2月中旬到3月,他们帮我卖了1000多斤砂糖橘,增收4000多元,还带动不少附近的顾客主动上门购买。砂糖橘卖出去了,有收入了。”平星村果农陈妹姐来到服务中心,满怀感激地说。
今年初,陈妹姐满脸愁容地到服务中心办事。原来,受疫情影响,她家果园有5000斤砂糖橘滞销,挂满枝头的果子再过一星期不采摘,便会烂在地里。在党群服务中心上班的村干部听闻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朋友圈,将出售砂糖橘的消息发布出去。“陈妹姐家有新鲜砂糖橘出售”的消息在朋友圈、微信群中不胫而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疫情期间,平星村党总支部帮助村民销售砂糖橘、竹笋和茶叶等农副产品约4000斤,增收2万余元,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销路难题,还扩大了本地优质农副产品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村民关爱之“家”关爱留守儿童成长
平星村地处偏远,有300多户村民,其中70%外出打工,村里大部分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妇女。多年来,“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孩子”是该村的常态。大多数老人年迈多病,照顾孩子日常起居都非常吃力,更别说学习教育了。为此,平星村党群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后作业辅导服务,关爱儿童成长。
在“儿童之家”,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竭尽所能关心照顾孩子们,一起玩玩具、做游戏,教他们唱歌,辅导他们做作业,在陪伴过程中教孩子们生活常识、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工作人员还经常与家长通过微信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
除了照顾留守儿童,平星村党群服务中心还针对村中困难党员、残疾人员、孤寡老人、五保户和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慰藉、交友谈心等各类服务,每年不定期慰问本村困难村民,受益村民50余人,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积极面对生活。
“我们要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接地气,更贴心、更到位,做到365天都有人正常值班值守,打开一扇服务群众大门,让老百姓办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出村。”平星村党总支部书记李石生表示。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焦莹
通讯员英组宣
新闻推荐
英德市委党校新校区启用仪式现场。邓文燕摄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通讯员/黎桂花林宴伟)6月12日,英德市委党校新校区启用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