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坑镇依托新时代文明所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贺欢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黄志坚)笔者日前从清新区创文办获悉,清新已建成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3个村(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含17个社区和116个行政村),各镇、各有关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累计280多场次。其中,三坑镇统筹运用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因地制宜建成1所15站,实现了所有村、社区(居委会)全覆盖。
文明实践站让服务工作有了好平台
笔者在三坑镇大陂村和葵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到,站内桌椅、投影仪、音响等设施完备,实践站的组织架构、总体工作职责、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和计划等在墙上张贴,宣传标语、活动照片等展示,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8月11日上午,在清新区三坑镇大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大陂村党总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正在进行。该村党总支书记严柱文组织学习了《中共清远市委关于追授欧志强同志“清远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与参会的10多名党员共同学习欧志强同志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奋斗精神,团结同事、勤学苦研的优秀品质,冲锋在前、甘于奉献的担当意识,胸怀大爱、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大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志愿服务队队长严柱文表示,有了文明实践站这个好平台,组织党建活动、召开村组会议、集体议事等更便利了,在学习、展示、宣传上有了坚实阵地,有利于开展志愿服务等精神文明活动和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
三坑实现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
据悉,三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统筹整合阵地资源和功能,打造党群服务综合体的平台,抓牢做好人员队伍、项目活动和信息资源三大重点工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载体。
去年7月以来,三坑镇结合当地实际,注重统筹运用现有的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枫坑村、葵背村)为试点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地整合镇党校、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资源,全面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
目前,三坑镇共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实现所有村、社区(居委会)全覆盖。各所(站)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六个重点”。
据介绍,三坑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多形式的理论学习,对村居干部进行培训,开展志愿服务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特色活动、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等,广泛宣传党的政策,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广受干部群众的好评。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及投入使用,以此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了全镇人民群众的精气神。”三坑镇创文办主任潘智勇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项管理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以此深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10月底前力争全面建成209个村级文明实践站
清新区提出,今年要全面努力完成20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含186个行政村、23个社区)的建设,做到全覆盖。清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建设要以区、镇、行政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场所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截至8月6日,清新区共建成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3个村(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含17个社区和116个行政村),尚有76个实践站在筹备建设中(含6个社区和70个行政村),将力争在10月31日前全面完成建设。截至7月底,各镇、各有关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累计280多场次。
新闻推荐
清新区龙颈镇石马圩的石马大桥是村民外出的主要通道之一。贺欢摄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成稼滨祝嘉敏)近日,清新区龙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