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远,就餐后将剩饭剩菜打包已经成为不少消费者的自觉行为。梁素雅摄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
“我承诺,珍惜每一粒粮食”“我是第2036位承诺节约粮食的清远市民”……近期,清远人的微信朋友圈掀起一场接力承诺节约粮食的热潮,不少清远市民纷纷转发倡导节约粮食的H5、推文链接等。
“唔该,打包。”记者连日走访清远多家餐饮店,这样一句话语时常在耳边响起。清远多家餐馆发出倡导餐桌文明、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书,还有的餐饮单位免费提供环保打包袋、推行“半份菜”,引导就餐市民开展光盘行动,厉行节约。节约粮食、文明就餐,已经成为清远餐饮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自觉行动,文明节俭在清远蔚然成风。
●南方日报记者陈国飞
公筷成餐桌“标配”
打包成市民共识
午饭时分,清城区湖滨步步高酒店一二楼大堂宾客满座,食客在享受美食,大堂的LED屏幕在滚动播放文明就餐宣传内容。
年近70的郭阿伯,携老伴到酒店,点上“一盅两件”,这是他退休以来每天的“例牌节目”。“我几乎每天都会来到步步高点上几个点心,能吃多少就点多少,不能浪费的。”郭阿伯说,现在年纪大了,食量降低,点的饭菜也会有吃不完的时候,不过都会打包回家吃。
说起节约粮食,郭阿伯颇有感触。“以前可能会有人吃完就走了,剩下不少食物。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不过风气也好很多,吃饭啊、摆酒啊都更注重节俭了,也会将剩饭剩菜打包带走。”他说,各个店现在关于节约粮食的宣传都多了,店员也会在食客点多了菜的时候提醒注意饭量。
记者走访湖滨步步高酒店留意到,食客就餐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立牌,一个是《文明餐桌行动公约》,写有“倡导勤俭节约,做到合理消费,坚持科学点餐”等宣传语;另一个立牌则写有“健康生活、文明用餐、使用公筷”等劝导。桌上一个盘子上,还盛着一个公勺、两双公筷。
“这些宣传标语和公筷公勺已经成为我们酒店每一张桌子的"标配",酒店内的公共区域也都张贴上文明餐桌公益宣传广告。”湖滨步步高酒店总经理罗兆雄说,餐桌文明也是城市文明的一个体现。作为餐饮单位,该酒店在顾客点餐时,适当提醒顾客按需点餐。在顾客用餐完毕后,工作人员会主动提醒顾客将剩余的饭菜打包带走,并免费提供环保打包服务,真正做到了“光盘行动”。
民以食为天。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美食”“实在”等字眼是不少人形容广东的“高频词”。网友陈华说:“"打包",是老广向全国推广的一个最美的词语。”
事实上,这也是清远市民日常行为的写照。“吃不完打包带走,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身边很多人都这样。”在清远旧城,凌女士带着家人一起吃午餐,由于一起就餐的有比较多的小孩和老人,饭菜剩下比较多,她叫服务员拿了些饭盒,将饭菜打包回家。“吃不完就浪费了,既对不起做饭菜的人,也会觉得很可惜。”凌女士说。
宴席“外包”省心
“半份菜”不浪费
以往宴席、食堂等大型就餐现场是浪费粮食的“高发区”,在清远,这一现象也在逐渐改变。
清远各级党员干部正带头厉行节约。工作日就餐时间,清远市机关食堂清雅园内职工有序排队,轮流取餐。该食堂今年以来为防控疫情从原来的自助餐制变成如今的分餐制,每餐提供两个套餐供选择。
该食堂党政办主任朱丽燕介绍,虽然是套餐,但职工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调整分量,多一点、少一点都可以,尽量做到不浪费。食堂还安排专人引导就餐者按照需求合理取餐,要求人人不剩饭、不剩菜,进一步提高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
长期承接喜庆宴席、围餐等服务的白先生,生意更火了。“我们备料、做饭菜都是一条龙服务,每次根据吃饭的人数、桌数定制相应分量的材料和菜式,一般都不会浪费太多。”白先生说,宴席包给专业团队,主人家既放心,也能腾出手忙别的事情,因此越来越多人找到他们。
家住东城街道石板村委会荔枝园村的彭先生,前段时间举办婚礼时就将宴席的饭菜都“外包”出去了。“如果让我们自己计算几十桌饭菜该买多少的材料,我们是没谱的,最后要么少了不够吃,要么多了浪费。”彭先生说。
在餐饮团队的计算下,宴席过后并无太多剩饭剩菜,出乎他的意料。“平均每桌500多元,价格不贵而且省心省力。”彭先生说,一方面亲朋好友的节约意识上来了,剩下的饭菜会打包带走;另一方面,在餐饮师傅的把控下,婚宴没用完的食材较少,自己一两天后也都能消化完。
在清远,近年来开了不少西餐厅,成为清远美食版图的重要一块。博卡西餐的负责人黄先生介绍,与传统的中餐不同,西餐厅每一桌的食客人数较少,自己点自己的,饭量比较好控制,不过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如在其主打菜式牛扒方面,以往每一份都是比较统一的标准,有时会出现男士吃不饱,但女士、小孩吃不完等情况。“这段时间响应节约粮食的号召,我们在菜的分量方面进行了一些改变。”黄先生说,该餐厅现在实行牛扒称重销售的形式,客人想吃多大块就上多大块。
线上线下相结合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继“清远文明十二条”“清远乡村文明十二条”“清远绿色生活十二条”之后,今年5月清远再印发《关于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全市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梳理清远多次发布的城市文明倡导,“节约粮食,不剩饭,不剩菜”“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等文明餐饮内容一直都是重头戏。
在清远大街小巷,各种劝导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单张多了起来,被张贴在显眼处对市民群众进行劝导。线上线下相关主题活动不断推出,吸引市民广泛参与。
据清远市场监管部门统计,去年以来,清远开展“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等线上线下主题活动300多场。通过推出“光盘行动”“公筷公勺行动”原创短视频、公益广告等,在全市公共场所进行氛围营造。
针对餐饮经营单位这一重要市场主体,清远加强文明用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宣传,加强对餐饮从业者的培训。如清远市场监管部门倡导餐饮经营单位积极推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服务方式,倡导“光盘行动”,带头不用一次性餐具,提供环保打包服务。在大众餐饮方面,提倡大力推进团餐、快餐、特色小吃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规范外卖食品中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杜绝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
清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餐饮监管科科长张剑锋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监管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市范围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
在清远,推广文明餐饮有了更有力的指引。今年出台的《方案》更是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宣传推广普及文明餐饮。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会议、培训、公务接待中实行分餐制,无分餐条件的带头使用公筷公勺。倡导餐饮行业配备标识清晰的公筷公勺,引导提醒消费者正确使用。倡导家庭在日常用餐、节庆聚餐中常态使用公筷公勺,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饮食习惯。
■记者手记
破解就餐中的
“公地悲剧”
“你觉得什么样的情形下比较容易出现餐饮浪费行为?”在实地走访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其中指向的一个共同点让人不能忽视——就是在公共聚餐和商务宴饮等场合。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在自己个人消费,或非公消费中,都会量入为出,根据自己及亲朋好友的饭量“量身定制”,既不会点太多,有剩饭剩菜也会比较乐意打包。当然,这是很值得肯定的节俭习惯。但是,在公共聚餐或商务宴饮中常常就出现了另一种场面,饭菜明明已经吃不下了,但还在源源不断端上桌。餐后很多“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只是被夹走了几块,剩下的都浪费了。
餐饮浪费,也存在独特的“公地悲剧”,即个人不承担餐饮成本,能够享用“免费午餐”的情况下,一方面会难以节制地把饭菜“点多了”。另一方面原本日常就餐中的打包等节俭行为“间歇性消失”,鲜有人会考虑在这时候打包,盛宴中遗留大量剩菜,造成浪费。
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宴饮中,食物的填肚果腹功能已让位给其社交属性,既承载私人感情之间的交流,也包含单位之间的互动。“点菜点多一点显得热情好客”“点贵的显得大方重视”“这么重要的场合打包多不好意思”“宴会主角都不打包,我打包也不合适吧”……当食物成为一种“社交工具”,浪费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这种介于“私事”与“公事”之间的餐饮行为,难以用规则去约束,因为监管也难以做到全覆盖。根本上,还是需要提升全社会节约粮食的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劝导、良好氛围营造,让这种节约的行为成为内心认同的自觉行动。而在清远,随着广泛推广使用公筷等行为,餐饮行为更加文明卫生,不少市民对于剩饭剩菜卫生的担忧进一步消除,在节约意识逐渐培养起来之际,不少非公餐饮消费中也渐渐流行起打包。
■市民声音
“知道要节约,还要会节约,
才能不浪费”
清远市民黄思敏和她的男朋友喜欢在各地打卡美食,但是以前生活经验尚缺的两人,点餐常常一不小心就“失控”。“最开始两个人会点三四个菜,以为这才够吃,或者不知道菜的分量有多大,上菜之后才知道一个菜两个人都吃不完,结果就造成了不少浪费。”
类似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多次之后,黄思敏进行反思,虽然都想节约,但还需摸索出一套“标准流程”,“以后,进到餐馆,我们会先问服务员一个菜有多大分量,根据分量和自己的食量,选择点多少个菜,一般两人吃饭不超过3个菜比较适合。”
“节约≠舍不得吃,
扔掉≠浪费”
家住清城区源潭镇的陈彩婵最近有点苦恼。“前段时间回娘家,给爸爸妈妈买了一些好吃的,结果他们舍不得吃,放着放着就坏了。”但令她后怕的是,等到东西放坏了之后,爸爸妈妈又舍不得扔,硬是煮了吃了,结果搞坏肚子,紧急送到医院。
“我真觉得,节俭过度就变味了。东西买回来就该吃掉,放坏了,不舍得扔,硬是要吃,反而是最大的浪费。”现在陈彩婵每次买了东西给二老,都会隔天就提醒一下他们注意食用,如果坏掉了就扔掉。
■他山之石
节约粮食也有“黑科技”
“智慧食堂”系统减少
九成厨余垃圾
广东海洋大学饭堂引进“智慧食堂”模式,选餐、取餐、付款全程由食客自助完成。在扫描完二维码或刷脸后,食客便可以开始选餐,自助取餐区的每样菜式前均有电子秤,学生将托盆和装菜的小碟一一在电子秤上过重,并显示价格,然后通过刷脸支付或移动支付付款。
另外,运用大数据进销存系统,有效地为企业提供经营决策参考,丰富团餐供给能力。利用该系统,还可以通过菜品销售排行,清晰看到哪些菜品受欢迎、哪些菜品滞销,经营者就可据此对菜品进行调整,备物采购也可运用大数据分析,利用品类、品种、数量等指标来精准采购和供应。据统计,使用该系统可让食堂厨余垃圾减少90%。
通过电脑计算
科学备料标准化生产
广州“一日三餐”食品有限公司为广州市十多家社区饭堂和学校饭堂供应团餐,该公司通常会在每日的16时停止接第二日的订单,然后工厂按照订单量备料。
比如,第二天需要生产1000份饭食供应某社区,将订单菜单、数据输入EPI系统里,电脑立即会显示出需要多少公斤米、多少公斤蔬果和肉类等,仓库就按电脑里计算的数据备料,再送到自动生产线进行生产。每份饭食也实行标准化,并按不同人群配好食用量,做好营养搭配。
新闻推荐
《清远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出台 总部企业落户奖励300万元
南方日报讯(记者/陈国飞)日前,《清远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印发,清远向总部企业抛出“绣球”,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