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罗世杰摄
清新特色优质农产品声名远扬。贺欢摄
“三农”发展是清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五大行动”发展思路中的重要内容。清新区农业农村局作为“三农”工作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如何围绕“五大行动”推动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8月26日,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清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委农办(区扶贫办)主任张英杰。
张英杰表示,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以“五大行动”为抓手,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稳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等重点改革任务,为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贺欢
发展绿色生态特色产业
南方日报:以“五大行动”为抓手,清新区农业农村局如何推动“三农”振兴发展?
张英杰:我们经常提及的“三农”目标主要是达到农业增效、农村更美、农民增收。
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我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发展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坚持走产业振兴、质量兴农之路,着力推动清新区加快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力争取得“三个进展”:在延伸产业链上取得新进展,依托种养业,提升种养业,培育一批以种养为基础、以加工为纽带、以商贸物流为支撑的产业形态;在促进融合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促进农牧渔“内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逆向”融合、产园产村“多向融合”和多元主体利益融合;在拓展农业功能上取得新进展,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搭建新平台新载体,“拓”出农业新业态,“展”出乡村新空间。
在农村工作方面,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按时保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任务;强化研究和谋划,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建设文明乡风,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以清新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宅基地管理改革为契机,盘活村级资源和资产,以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为途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在农民工作方面,紧扣农民增收主题,坚持加强素质教育,扶持引导农村全民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以农村土地资源为立足点,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构建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推动品牌农产品走出去
南方日报:在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方面,清新区农业农村局如何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培育农业品牌尤其是“清新优品”品牌?
张英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方面,2019年,清新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共审批8个项目,分别是蒲坑茶、笔架茶、桂花鱼、鸡心黄皮、鹰嘴桃、美香占2号功能水稻、三华李、金门香瓜,共扶持建设11个村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这8个项目已经陆续完成建设,下一步即将进入验收阶段。2020年,根据“五大行动”的要求,清新区确定扶持建设15个村的任务目标,已初步选出15个符合要求的村,正在实施阶段。
培育农业品牌方面,截至目前,“清新优品”注册商标124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有机农产品认证4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个,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1个,广州农业对口帮扶(合作)供穗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广东省十大名牌农产品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9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24个(其中区域公用品牌11个,经营专用品牌13个)。
接下来,我局将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将优势转变为特色,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内核”,积极发掘自身的优势,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品牌是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7年以来,我局全力实施“清新优品”农业品牌战略,打造出许多品质优良、知名度高的农业品牌,使清新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声名远扬。通过“清新优品”的品牌引领作用,连接产地与市场,引领清新区品牌农产品走出去,同时吸引外地采购商积极与生产主体进行对接,促进产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
着力打造“4+1”条精品线路
南方日报: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和精品线路”是清新区一项创新重点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何?有何特色?
张英杰:今年,清新区正着力打造“4+1”条精品线路,分别是三坑安庆围线、清四公路线、龙颈龙马线、浸潭下迳线和沿清连高速房屋风貌管控线路。目前,三坑安庆围线(即乡村振兴样板区)于今年5月动工建设,其余4条线路已聘请设计公司开展前期整体规划,计划9月底前动工建设,年底初见成效,明年全面完成创建。
4条精品线路建设主要由线上空间的绿化与美化以及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环境与产业的优化和提升打造为重点,突出统筹资源、综合打造,在乡村风貌上追求总体大同、风格相融、保留差异特色;在个案手法上,追求个性化、特色化,拒绝机械复制;在田园空间上大力进行土地整治整合,适度规模经营,追求“一线一业,一线一主导”,重点解决好以农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做到有产业、有产能、有动能,以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整体打造成为集生产性、观赏性、体验性、服务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精品线路。
还有1条沿清连高速房屋风貌管控线路,此线路为清连高速G0421线,途经龙颈、禾云、浸潭、石潭4个镇,线长约60公里。我们拟通过对公路沿线两旁的绿化进行美化,对公路沿线两旁可视范围的村庄部分房屋外立面统一提升改造,美化区域环境,提升村容村貌,途经沿线人员可观看两旁民居外立面改造及绿化,沿途欣赏独具特色的村落、领略滨江风情。
全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南方日报:清新区辖内农村广阔,清新区农业农村局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创建?
张英杰:我局通过以点带面、梯度创建、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一批又一批美丽乡村,逐级打造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短板补齐、长效管护初步建立的干净整洁村,村庄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完善、基层治理较健全的美丽宜居村,村庄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健全、文化特点鲜明、产业特色发展、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的特色精品村,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责任感。
目前,已基本完成2907个村庄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完成率为100%,累计建成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以上的美丽乡村、新农村2059个,占比70.83%(省2020年任务要求为80%),其中40个省定贫困村的625个自然村已全部建成干净整洁村标准以上的新农村,完成率为100%。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整合力量,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农村泥砖房清理整治等工作,全面巩固近年来清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山塘镇与清新农商行达成战略合作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插上腾飞“翅膀”
目前,山塘镇桂花鱼养殖1.5万亩。贺欢摄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钟神锡祝嘉敏)日前,清新区山塘镇人民政府与清新农商行战...